[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式双向反力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3084.3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9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斌祥;詹培敏;潘淑平;陈晓;苗佳琪;蒋震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梁 连接机构 反力架 立柱 自动式 螺母 水平移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升降机构 加载梁 固接 竖直 水平方向运动 整体稳定性 活动连接 立柱连接 搭接件 动荷载 静荷载 加载 接件 竖向 外部 延伸 运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式双向反力架,自动式双向反力架包括立柱、与立柱连接的主梁、以及连接在主梁上的加载梁,其中,立柱的内部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立柱活动连接,主梁与连接机构固接;立柱的内部还设有竖直方向运作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连接机构固接,用于调节主梁竖直方向的高度;主梁的内部设有水平移动机构,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运动、且延伸至主梁外部的螺母,螺母位于主梁外的部分连接有搭接件,加载梁固定安装在该搭接件上。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反力架的强度、整体稳定性以及灵活性,确保在静荷载和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并可以进行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的加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式双向反力架。
背景技术
在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试验中,反力架是常备装置,能够为试验试件提供外加荷载和约束反力。目前运用最多的反力架,一般由立柱,主梁和加载梁构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及具备操作简单,结构传力简洁等特点。但是传统的反力架系统仍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传统反力架仅通过锚栓或螺栓与实验室的反力地槽固定,其抗侧向作用力较弱,不能确保试验试件在加载过程保持平面稳定。然而立柱的侧移会影响试验试件的破坏形式,对试验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二、传统的反力架由于主梁和加载梁的质量较大,所以在调整其位置时难度较大而且繁琐;
第三、传统的反力架立柱和梁之间通常采用普通螺栓连接,其强度和稳定性较弱,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安全性差,并且拆卸繁琐;
第四、传统的反力架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能做竖向荷载试验或者水平荷载试验,往往不能满足两个方向上的试验要求,或是提供的水平荷载承载力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式双向反力架,提高反力架的强度、整体稳定性以及灵活性,确保在静荷载和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并可以进行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的加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式双向反力架,所述自动式双向反力架包括立柱、与立柱连接的主梁、以及连接在主梁上的加载梁,其中,
所述立柱的内部设有连接机构,所述主梁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杆,并通过该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机构固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伸缩的限位柱,并通过该限位柱与立柱活动连接;
所述立柱的内部还设有竖直方向运作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连接机构固接,用于调节主梁竖直方向的高度;
所述主梁的内部设有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运动、且延伸至主梁外部的螺母,所述螺母位于主梁外的部分连接有搭接件,所述加载梁固定安装在该搭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金属块、弹簧、线圈、壳体和所述限位柱,其中,
所述线圈安装在金属块内部;
所述限位柱通过弹簧连接在金属块表面,所述限位柱为含铁的金属材料;
所述立柱的上部两侧面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主梁的端部延伸至立柱设有第一限位孔的两侧面,并在延伸部位设有位置与第一限位孔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在伸出状态下穿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
所述金属块、弹簧以及线圈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中部位置分别设有水平固定孔和竖直固定孔,所述壳体表面设有与限位柱对应的导向孔,所述限位柱穿过该导向孔,并沿导向孔方向进行限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水平设置,且支撑杆由主梁的内部延伸至立柱的内部,并固定穿接在所述壳体的水平固定孔中,所述立柱的相应侧面设有沿立柱高度方向延伸、避让支撑杆运动路径的第一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3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