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2563.0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6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生;韩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王丽丽;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电源接口 纯电动乘用车 高压系统 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车载充电 充电回路 主控模块 电源检测信号 产品安全性 电源连接 动力电池 独立控制 放电回路 负载连接 系统负载 一端连接 主控制器 动触点 供电端 检测端 静触点 控制端 负端 互锁 充电 兼容 折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模块、多个电源接口及多个与电源接口对应的接触器,多个接触器的动触点均与动力电池的供电端连接,接触器的静触点分别与多个电源接口的一端连接,电源接口的另一端分别与系统负载、电源连接,接触器的线圈与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主控模块的互锁检测端与负载连接总成及电源检测信号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多个充电回路独立控制,可以兼容非车载充电和车载充电充电;同时将充电回路负端接触器和放电回路的总负接触器K2共用一个接触器,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产品安全性无折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纯电动乘用汽车零排放、无污染,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压系统控制装置之前的安全检测,相对比较笼统,没有进行细致划分,本实用新型就是对前期设计细节不足的进一步改进,按照功能细致划分,在不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关联,这样提高了产品使用程度的最大化,在客户端提高产品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装置功能齐全,安全可靠,设计紧凑、合理,提高了产品使用程度的最大化,在客户端提高产品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模块、多个电源接口及多个与所述电源接口对应的接触器,多个接触器的动触点均与动力电池的供电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的静触点分别与多个电源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的另一端分别与系统负载、电源连接,所述接触器的线圈与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互锁检测端与负载连接总成及电源检测信号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及第四接触器K4,所述电源接口包括三个高压接口及一个低压接口,所述第一接触器K1、第三接触器K3及第四接触器K4的动触点与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接触器K2的动触点与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1、第三接触器K3及第四接触器K4的静触点分别与三个高压接口的火线连接,第二接触器K2的静触点与其中一个高压接口的零线连接,三个高压接口的零线一端与主控模块的互锁检测端、CC2检测端及CC检测端连接,三个高压接口的零线另一端低压接口的一端连接,低压接口的另一端为负载、CC2检测端及CC检测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子系统单独控制工作,提高产品安全性能,更具有实用性;多个充电回路独立控制,可以兼容非车载充电和车载充电充电;同时将充电回路负端接触器和放电回路的总负接触器K2共用一个接触器,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产品安全性无折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纯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模块、多个电源接口及多个与电源接口对应的接触器,多个接触器的动触点均与动力电池的供电端连接,接触器的静触点分别与多个电源接口的一端连接,电源接口的另一端分别与系统负载、电源连接,接触器的线圈与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主控模块的互锁检测端与负载连接总成及电源检测信号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2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