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料机构及具有其的取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6432.1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5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梁家辉;覃道赞;刘超;余长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李建忠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设部件 吸料 吸料机构 吸料组件 套筒部 本实用新型 取料结构 容纳腔 过程自动化 堵头 取料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料机构及具有其的取料结构,吸料机构包括吸料组件,吸料组件用于获取预设部件,吸料组件包括:吸料部,吸料部用于吸取预设部件;套筒部,套筒部与吸料部相连接,套筒部具有用于容纳预设部件的容纳腔,以在吸料部吸取预设部件时,预设部件穿设在容纳腔内且与吸料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吸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堵头取料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堵头取料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料机构及具有其的取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连接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按顺序实现穿保温管、装接管螺母、铜管扩口以及装塑料堵头的工序。其中,塑料堵头扣入接管螺母中堵塞铜管两头,起到防尘的作用。
然而,在完成塑料堵头的自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堵头从送料工位夹取到预设位置,现有技术中多为人工完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提高整体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料机构及具有其的取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堵头取料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料机构,吸料机构包括吸料组件,吸料组件用于获取预设部件,吸料组件包括:吸料部,吸料部用于吸取预设部件;套筒部,套筒部与吸料部相连接,套筒部具有用于容纳预设部件的容纳腔,以在吸料部吸取预设部件时,预设部件穿设在容纳腔内且与吸料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吸料部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气体的走气通道,吸料部具有用于与预设部件相接触的吸气口;其中,走气通道用于与吸气装置相连通,以通过吸气装置向走气通道内吸气,使吸气口吸起预设部件。
进一步地,吸料部包括:吸盘,吸盘与套筒部相连接,吸气口设置在吸盘上;走气杆,走气杆与吸盘远离套筒部的一端相连接,走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走气杆上,走气杆用于与吸气装置的气管接头相连接。
进一步地,走气杆与吸盘螺纹连接,走气杆与吸盘之间具有走气通道的部分走气段。
进一步地,吸气口包括多个子吸气口,多个子吸气口包括第一子吸气口和多个第二子吸气口,第一子吸气口位于吸料部的中部,多个第二子吸气口环绕第一子吸气口设置。
进一步地,吸料部的部分段体设置在套筒部内,套筒部沿吸料部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吸料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在容纳腔内,限位凸起用于与套筒部限位接触,以防止套筒部脱离吸料部。
进一步地,吸料组件还包括:固定块,固定块与吸料部远离套筒部的一侧相连接;弹性件,弹性件套设在吸料部上,弹性件夹设在固定块与套筒部之间,以限制套筒部与固定块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料结构,包括吸料机构和吸气装置,吸气装置与吸料机构相连接,吸料机构为上述的吸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吸料机构通过套筒部与吸料部能够快速地实现预设部件的获取。其中,套筒部与吸料部相连接,套筒部具有用于容纳预设部件的容纳腔,以在吸料部吸取预设部件时,预设部件穿设在容纳腔内且与吸料部相接触。在具体取料过程中,吸料部吸料,预设部件进入到容纳腔内,由于吸料部的吸附作用,预设部件不会脱离容纳腔。本实用新型的吸料机构通过套筒部与吸料部能够快速地实现预设部件的获取,整个操作取料过程简单,且预设部件不会脱离容纳腔,可以用于预设部件的自动取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堵头取料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6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