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2258.X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7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琨;郑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B64F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件 固定翼无人机 阻拦 能量储存装置 本实用新型 挡板 起降系统 锁止机构 外套筒 绳索 嵌套 驱动控制机构 基座上表面 弹射起飞 回收机构 控制装置 信号传输 后端面 可调式 滑动 隐蔽性 槽架 卡入 穿过 降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系统,包括基座,基座前端安装有能量储存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包括外套筒,其内部嵌套有沿其滑动的弹射件,弹射件前端安装有可调式发射架,外套筒后端面处设有一块挡板,其外端面的槽架上安装有锁止机构,弹射件的末端穿过挡板并卡入所述锁止机构;弹射件末端面上通过绳索一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通过绳索三连接阻拦回收机构;基座上表面中部还安装有信号传输及控制装置,基座前端下方吊装有阻拦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多种尺寸的固定翼无人机弹射起飞和平稳阻拦降落,具备弹良好的隐蔽性、经济性和适应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起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翼无人机常见的起飞方式有滑行起飞,垂直起飞,空中抛投,弹道弹射起飞和手抛等方式;而相比于起飞,无人机的回收是一个更为复杂,也是更容易出现故障的阶段,能否安全着陆已经成为评价无人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无人机的回收方式主要有伞降回收、撞网回收、起落架滑轮着陆、空中勾取回收等。在现有技术中,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和回收通常为相互独立的系统,且一种起飞装置或回收系统只能满足单一型号的固定翼无人机使用,使用成本较高,适配性较低,难以满足当前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的辅助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系统,从而满足不同尺寸型号的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要求,以便于提高无人的出勤效率,降低无人机起降装置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系统,包括基座,基座前端通过凸台安装有能量储存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包括外套筒,其固定安装在凸台上表面,外套筒内部嵌套有沿其滑动的弹射件,弹射件前端安装有可调式发射架,可调式发射架包括发射台架,其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调节架,每个调节架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无人机托架,每个调节架后侧顶部安装有限位架;外套筒后端面处设有一块中部开有圆孔的挡板,挡板下方对接有沿凸台后端面安装的槽架,槽架上安装有锁止机构,弹射件的末端穿过挡板的圆孔并卡入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两个相对安装的锁止块,两个锁止块的下端分别通过转动副固定在槽架上,两个锁止块的中部通过拉簧连接,两个锁止块的上端构成与所述挡板上的圆孔相连通的圆环,弹射件的末端穿过挡板的圆孔并卡入圆环内;
弹射件末端端面上通过绳索一与驱动控制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收线盘,其通过安装在基座上表面中部的伺服电机驱动,沿收线圆盘圆周一圈开有卷绕所述绳索一的主线槽,收线圆盘外端面上沿轴向延伸有与主线槽同心的副线槽,其上绕卷有绳索二,绳索二的另一端分成两支分别连接至两个锁止块的顶部;
弹射件的末端端面通过绳索三与阻拦回收机构连接,阻拦回收机构上安装有布置成三角形网状的阻拦绳索,阻拦绳索的一端通过拉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绳索三;
还包括阻拦网,其吊装在凸台底面上;基座中部还安装有信号传输及控制装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发射台架位于弹射件上方并与其平行安装,两个调节架结构相同均成梯形,其顶部设有一圆杆,圆杆两端分别通过两根斜杆与发射台架铰接,圆杆内侧安装无人机托架,无人机托架成L形结构,其一端固定在圆杆前端面,并与圆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圆杆后端面通过转动副连接限位架,限位架成L形,并与圆杆位于同一竖直面;两个限位架后端面上共同连接有一根带滑槽的固定杆。
槽架成L型,包括竖直面,其底部延伸有水平面,两个锁止块安装在竖直面的中部,竖直面的四角处分别安装有一个过线轮,水平面上间隔安装有两个所述过线轮,两个锁止块的顶端分别通过带孔螺栓固定有绳索二的两个接头,两个接头从两侧分别绕经竖直面上的过线轮,再分别绕过水平面上的两个过线轮后,经过锁扣汇合成单条绳索后卷绕至所述副线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2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高台载人弹射滑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拟航空施药的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