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张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7584.X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6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辉;余日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千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3/032 | 分类号: | B65H63/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线机构 伺服张力器 绕组线 检测装置 伺服电机 斜度 张力调节机构 张力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机功率 电枢定子 高速运转 工作效率 气隙磁场 生产工序 稳定驱动 张力稳定 控制器 连贯性 不安全 绕线槽 下绕组 永磁环 张力器 组合式 充磁 轴向 电机 驱动 输出 检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张力器,包括机壳、设在机壳上的送线机构、张力调节装置、检测装置、设在机壳内的控制器、用于驱动送线机构的伺服电机。送线机构保证了绕组线的张力稳定,是检测装置准确地检测绕组线的张力。张力调节机构可以方便地调节通过伺服张力器的绕组线的张力。伺服电机的稳定驱动送线机构,使得张力器在高速运转下绕组线仍具有稳定张力。组合式电枢定子使得绕线槽满率达到100%,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一体式永磁环解决了生产工序中的安装困难及容易脱落等不安全现象,轴向斜度充磁更加提高了气隙磁场推动的连贯性,使电机功率输出更加充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力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伺服张力器。
背景技术
张力器是保证了线圈在缠绕过程中达到要求的张紧力,使得烧制的线圈松紧合适,从而确保长度和电阻值达到要求的技术参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线圈产品品质不断升级,传统的永磁式和机械式张力器,由于其结构和原理带来的局限性,逐渐不能适应于产品的发展。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张力器均以杆式张力器件配合弹簧构成,传统的永磁式张力器和机械式张力器稳定性差,很容易造成在张力检测过程中张力杆的摇摆,从而造成张力检测的不准确,而且目前市场上的张力器基本是被动送线,张力器的张力稳定性差、断线频率高、绕线质量低。现有的张力器在利用送线轮传送过程中,绕组线只围绕送线轮小半段就传送到张力杆,容易造成绕组线的打滑,从而造成张力检测的失真。
此外,现有的伺服器张力器还存在张力调节的问题,具体存在如下的缺点:一是在工作过程中张力调节的范围小,张力调节不方便,不能实现张力大范围的调节;二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绕组线张力不稳定且稳定性差的问题,难以实时调节绕组线以提供恒定张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张力检测准确、可调节张力的伺服张力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伺服张力器,包括机壳、设在机壳上并传送绕组线的送线机构、用于对送线机构传送的绕组线进行张力调节的张力调节装置、设在送线机构与张力调节装置之间的检测装置、设在机壳内的控制器、用于驱动送线机构的伺服电机,检测装置、伺服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上技术方案中,伺服电机驱动送线机构将绕组线送经伺服张力器,绕组线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采集绕组线的张力信号并将张力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对张力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控制器将信号处理之后的张力信号传送给显示装置,显示装置显示出张力数值。检测装置还能实时采集经过伺服张力器的绕组线的张力信号,检测装置将张力信号传送给控制器处理后在显示装置上实时显示张力数值,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得知绕组线的张力值,若意外地出现张力值超出所需范围,则可以及时停止伺服张力器的工作。送线机构平稳地传送绕组线,保障了伺服张力器在工作中绕组线张力的稳定性,从而使得与送线机构固定相连的压力传感器更加准确地检测通过送线机构的绕组线的张力。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低压小功率的伺服电机驱动送线机构,该伺服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而且节能的优点,十分符合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为优选,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壳、可拆卸地固定设在电机壳上的组合式电枢定子、可拆卸地固定设在电机壳上的轴承、与轴承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转轴、可拆卸地固定套设在转轴上并带动转轴转动的永磁环。以上技术方案中,根据电磁理论,通过对组合式电枢定子通电,组合式电枢定子产生与永磁环配合的电磁场,电磁场驱动永磁环转动,从而驱动转轴转动,从而伺服电机驱动送线机构运动。现有技术通过排线嘴来完成定子的电枢槽绕线,线槽之间预留了排线嘴的运动空间,无法将线绕满,而组合式电枢定子,使得定子铁芯绕线槽绕线至槽满,组合式电枢定子充分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降低功率、提高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千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千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7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线机
- 下一篇:一种高速络筒机的卷线筒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