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1911.9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7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媛媛;俞芃;童雨杭;许尚鹏;盛开;金寅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油器 轴承座 加工中心 润滑油路系统 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 管路连接 进油孔 工作台 刀头 丝杆 连通 机床技术领域 油泵 油压 压力传感器 轴承安装腔 润滑油路 润滑状况 丝杆驱动 油箱 轴承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加工中心无法及时准确了解润滑油路实时情况的问题。本加工中心包括机架、工作台和刀头,工作台和刀头分别由丝杆驱动,丝杆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并通过轴承座固定,轴承座上均开有与轴承安装腔连通的进油孔;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油箱、油泵和第一分油器,所述第一分油器具有三个出油口,每个所述第一分油器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二分油器,所述第二分油器均具有两个出油口并分别与同一丝杆的两个轴承座的进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油器与轴承座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用于检测油压的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反映各轴承座内的润滑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加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据统计,40%以上的数控机床故障与润滑不合理有关,而数控机床润滑的重点是丝杠螺母副,润滑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机床的运动特性和定位精度。实验表明过量供油与供油不足同样有害。当前加工中心基本仍采用传统的集中定时定量润滑,只对油箱液位和严重泄漏时的超低压进行监控,存在如下不足:
1、当油路出现故障时,无法提供故障信息,导致操作人员依然进行加工操作,从而会对机械部件造成严重损伤;
2、对油路故障进行检修时,无法指示故障的位置,导致需要拆卸整个润滑系统进行排查,维修效率低,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人能够准确掌握加工中心润滑油路系统的实时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加工中心包括机架、工作台和刀头,所述的工作台由X轴向的丝杆驱动,所述刀头分别由Y轴向的丝杆和Z轴向的丝杆驱动,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并通过轴承座固定,所述轴承座上均开有与轴承安装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油箱、油泵和第一分油器,所述第一分油器具有三个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分油器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二分油器,所述第二分油器均具有两个出油口并分别与同一丝杆的两个轴承座的进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油器与轴承座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用于检测油压的压力传感器。
本加工中心为三轴联动结构,三轴分别为驱动工作台移动的X轴丝杆以及驱动刀头移动的Y轴丝杆和Z轴丝杆,其中,X轴丝杆、Y轴丝杆和Z轴丝杆分别通过两端的轴承和轴承座配合固定。本润滑油路系统主要通过形成三支油路分别对三轴进行润滑,三支油路又分别分成两支油路与各轴丝杆两端的轴承座连通,使润滑油能够进入轴承安装腔内对轴承进行润滑,本润滑油路系统采用并联结构设置,避免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对其他轴的润滑产生影响,而且便于后期的维护管理,同时,每个与轴承座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压力传感器,使操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轴承安装腔内的油压,如果油压高于正常值则说明该轴承座段油路可能堵塞,如果油压低于正常值则说明该轴承座段油路存在泄漏,便于判断故障的位置以及故障情况,维护修理更方便。
在上述的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中,所述轴承座上还均开有与轴承安装腔连通的出油孔,所述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一集油器和三个第二集油器,同一丝杆两端轴承座上的出油孔分别通过管路与同一第二集油器连接,三个所述第二集油器均通过管路与第一集油器连接,所述第一集油器通过管路与油箱连接。这样,每个轴承座的润滑管路采用并联结构,使各轴承座的管路相对独立,避免产生相互影响,提高供油的准确性,也便于后期维护。
在上述的加工中心的润滑油路系统中,所述进油孔位于出油孔的下方。出油孔高于进油孔的设置能够保证轴承安装腔内始终具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减少因管路泄露而导致的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1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