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2481.2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9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邹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双柳武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29/00;F04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站 转运装置 船用 油箱 减震降噪装置 活动槽 内部固定 电动机 活动杆 吸油泵 下端 支架 噪音 减震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上端固定 使用寿命 箱体内部 上端 降噪板 弹簧 晃动 脚垫 支脚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油箱,油箱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电动机下端固定连接有吸油泵,吸油泵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端与油箱内部固定连接,油箱外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槽,活动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活动槽外侧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降噪板,油箱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脚,支脚下端固定连接有脚垫。该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减少泵站内部的晃动,且噪音也随之降低,同时达到外部减震的效果,提高船用转运装置泵站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船用转运装置泵站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站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船用转运装置泵站一般为小型的液压泵站,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主要运用于传输船内各部件用油的装置。
但是现有的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噪音,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变得极差,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情,同时现有的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在工作的过程中泵体会产生震动,不仅影响工作人员操作且对泵体本身的伤害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噪音,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变得极差,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情,同时现有的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在工作的过程中泵体会产生震动,不仅影响工作人员操作且对泵体本身的伤害也很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下端固定连接有吸油泵,所述吸油泵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与油箱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吸油泵右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调压回路装置,所述油箱外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活动杆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槽外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降噪板,所述油箱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下端固定连接有脚垫。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架为三角支撑结构,且支架关于吸油泵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有两组。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为T字结构,且活动杆与活动槽对应分布有四组。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活动槽与活动杆的形状相适配,且活动槽长度大于弹簧的长度。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端与油箱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且箱体与油箱的垂直中心线重叠。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降噪板的形状与箱体形状相适配,且降噪板对应箱体分布。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脚为倒放的梯形结构,且支脚与脚垫关于油箱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有两组。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脚垫为橡胶材质,且脚垫的形状大小与支脚下端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减震降噪装置,在现有的船用转运装置泵站上进行改动,通过在油箱内部的吸油泵两端增加带抗震结构的支架,从而减少泵站内部的晃动,且内部晃动减少的同时噪音也随之降低,同时在船用转运装置泵站外侧增加了箱体,并在箱体两端设置弹簧,使泵体左右晃动的力会被弹簧卸掉,达到外部减震的效果,同时脚架下端设置有橡胶垫,降低了整体的震动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船用转运装置泵站的使用寿命,且箱体内部设置有降噪板,大幅降低了船用转运装置泵站产生的噪音,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双柳武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双柳武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2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