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涵洞减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3376.0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任世俊;汪晓光;高卫兵;吴明光;卫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涵洞 支撑板 支撑杆 侧壁 支撑 减载 路基 本实用新型 支撑板底面 垂直安装 事件发生 压力传递 压力分散 一端连接 应力集中 载重车辆 凸出 侧边 顶面 垮塌 紧贴 两边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涵洞减载结构,包括路基和开设在路基上的涵洞,所述的涵洞内安装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垂直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连接至涵洞的顶面,在支撑板底面靠近涵洞侧壁的两边均凸出形成有支撑块,支撑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支撑块的一条侧边紧贴着涵洞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载重车辆通过的时候,通过支撑杆将压力传递到支撑板上,在经过支撑块的作用后,将压力分散一部分到涵洞的侧壁上,从而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对涵洞本体产生损害,引发垮塌等事故的事件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建设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洞减载结构。
背景技术
涵洞时设置在路基上的通行孔洞,用于让行人或者车辆通过,部分涵洞也用于排水。公路涵洞上覆盖土厚度一般较高,由于填土荷载较大,涵洞的受力及变形特征往往较为复杂,涵洞本体存在应力集中以及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容易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在工程界素有“十涵九裂”之说。这些病害轻则引起涵洞开裂、渗漏或积水,重则导致涵洞结构破坏,甚至出现垮塌,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在载重车辆通过的时候,很容易对涵洞造成震动,如果不采取措施修补,时间长了容易造成严重破坏。为了降低涵洞所承受的压力,需要对其采取必要的减载措施。目前对于涵洞的减载措施中,大多数是采用填软质材料的方式,这些方式的效果有限,而且某些时候甚至会造成上层土质松软,雨后会对车辆通过造成危险,影响减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涵洞所受压力的涵洞减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涵洞减载结构,包括开设在路基上的涵洞,所述的涵洞内安装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垂直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连接至涵洞的顶面,在支撑板底面靠近涵洞侧壁的两边均凸出形成有支撑块,支撑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支撑块的一条侧边紧贴着涵洞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载重车辆通过的时候,通过支撑杆将压力传递到支撑板上,在经过支撑块的作用后,将压力分散一部分到涵洞的侧壁上,从而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对涵洞本体产生损害,引发垮塌等事故的事件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涵洞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端抵接至支撑板、另一端抵接至涵洞的底面支撑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支撑立柱辅助支撑块支撑起支撑板,从而可以提高支撑块的使用寿命,使涵洞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的长度等于支撑板靠近涵洞侧壁一侧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支撑块与涵洞侧壁之间接触面,避免支撑块受力过大,从而挤压侧壁,对侧壁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涵洞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板平行的顶板,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顶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支撑杆支撑起顶板,再通过顶板来支撑涵洞的顶面,增大了支撑的面积,使支撑的结构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涵洞两侧侧壁在靠近顶面的一边上均开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支撑凹槽,支撑凹槽靠近涵洞顶面的侧面与涵洞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顶板的两端安装在支撑凹槽远离涵洞侧壁的一端,支撑板安装在支撑凹槽靠近涵洞底面的一边上,在顶板和支撑板之间安装有两块侧板,侧板分别连接在顶板和支撑板上,所述的侧板紧贴着支撑凹槽不平行于顶面的一侧侧面,侧板的长度与支撑凹槽的长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载重车辆通过的时候,通过侧板将力分散到涵洞侧壁上,可以进一步的避免应力集中对涵洞本体产生损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上安装有支杆,支杆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支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顶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3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单渡线的地下侧式车站线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涵洞施工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