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头组件、阀、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5222.5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7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F02B3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头组件 突出部 阀头 弹性包覆件 侧包覆部 圆筒部 阀座 涡轮增压发动机 法兰盘 延伸 本实用新型 缓冲作用 接触碰撞 橡胶材料 向上运动 阀部件 内表面 包覆 开闭 噪音 体内 金属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头组件、阀、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车辆。该阀头组件适于与阀座相配合以实现阀的开闭,所述阀头组件包括阀头主体和弹性包覆件,所述阀头主体包括阀头底部以及从所述阀头底部远离所述阀座延伸的圆筒部;所述弹性包覆件包括侧包覆部以及突出部,所述侧包覆部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圆筒部的内表面;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侧包覆部延伸并在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圆筒部。由于设置了该突出部,在阀头组件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突出部与壳体内的结构例如法兰盘相接触碰撞,由于突出部作为橡胶材料的弹性包覆件的一部分,能够对该碰撞起到缓冲作用,并且能够避免金属的阀头主体与法兰盘的碰撞,减少噪音并降低对阀部件造成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头组件及包括该阀头组件的阀,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的阀以及阀头组件、以及包括所述阀的发动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技术被日益广泛的用在车辆的发动机中,以提高能效。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中,气体推动涡轮增压器中的涡轮机,与涡轮机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对进气压缩,经压缩的压缩空气经中冷器到达节气门,从而进入发动机的汽缸中进行燃烧。在实际应用中,会在压缩空气中冷器上游设置一个与空气压缩机并联的压缩气体回流管路,并在该压缩气体回流管路中设置有压缩气体旁通阀,当压缩气体旁通阀不被通电时,压缩气体旁通阀关闭,压缩气体回流管路为关闭状态。当压缩气体旁通阀通电时,压缩气体旁通阀打开并使压缩空气可以通过压缩气体旁通阀回流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端,压缩气体的回流能够防止由于喘振的抖动引起的对涡轮叶片的伤害,同时压缩气体的回流还能够允许涡轮继续转动以减少加速时涡轮的滞后。
在压缩气体旁通阀通电时,例如为线圈、衔铁的致动组件开始作用,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进行远离阀座的移动,进而带动例如由导向杆连接的阀头组件一起远离阀座移动,从而打开阀门。
在阀头组件远离阀座并朝向该阀的壳体运动时,一般为金属件的阀头主体的朝向壳体的一端在运动到端点时会与壳体内的结构(例如法兰盘)相接触碰撞,该碰撞产生噪音,并且使得阀的其它部件造成冲击,进而在长时间的运行之后影响阀的密封性能,甚至导致阀部件的失效。
另外,为了保证对于气体的密封效果,避免气体从阀的部件之间(尤其是阀头组件与其外围的防护罩之间、防护罩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泄漏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密封手段的改进也是本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以及其它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头组件、包括该阀头组件的阀以及包括阀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车辆,其能够降低阀运行中的噪音,大幅地提高阀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具有如下技术特征的阀头组件来实现,该阀头组件适于与阀座相配合以实现阀的开闭,所述阀头组件包括阀头主体和弹性包覆件,所述阀头主体包括阀头底部以及从所述阀头底部远离所述阀座延伸的圆筒部;所述弹性包覆件包括侧包覆部以及突出部,所述侧包覆部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圆筒部的内表面;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侧包覆部延伸并在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圆筒部。由于设置了该突出部,在阀头组件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突出部与壳体内的结构例如法兰盘相接触碰撞,由于突出部作为橡胶材料弹性包覆件的一部分,能够对该碰撞起到缓冲作用,并且能够避免金属的阀头主体与法兰盘的碰撞,减少噪音并降低对阀部件造成的冲击。
有利地,所述阀头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被构造成将所述阀头主体连接在所述阀中,所述弹性包覆件还包括导向杆间隔部,形成在所述导向杆和所述阀头底部之间。阀头主体相对于导向杆需要有一定角度的转动裕量,而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容易产生噪音,因此,通过在两者之间设置属于弹性包覆件的间隔部,将两者间隔开,进一步地消除了两者挤压碰撞产生的噪音和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5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 下一篇:热循环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