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79112.9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8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丹;冯艺;杨艳玲;陈勇棠;阳明霞;高茂涛;李成;陈英;唐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电磁铁 直流伺服电动机 条码传感器 条形码 衔铁 超声波传感器 水平方向位置 导引传感器 电磁离合器 电机驱动器 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数字编码器 前端端面 驱动轮 输出端 下表面 蜗杆 车轮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包括车体、车轮、超声波传感器、电磁铁、条码传感器、电磁导引传感器、电磁离合器、电机驱动器、直流伺服电动机、数字编码器、衔铁、条形码、控制电路板,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车体前端下侧,电磁铁和条码传感器分别连接在车体的前端端面,电磁导引传感器设置在车体下表面,电机驱动器和控制电路板设置在车体上,直流伺服电动机设置在车体下侧,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电磁离合器与驱动轮的蜗杆连接,衔铁和条形码分别连接在车体的后端端面,车体前端面的电磁铁和车体后端面的衔铁在水平方向位置相互对应,车体前端面的条码传感器和车体后端面的条形码在水平方向位置相互对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生产用的物流小车,特别涉及一种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AGV小车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搬运货物或物料到目的地,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都比较高,但在AGV小车出现故障后需要人工处理后才能够恢复搬运货物,而流水线生产中通常是多辆前后排列的AGV小车沿着指定路线行走,当其中一辆小车出现故障,位于其后侧的小车将被出现故障的小车挡住而停止运动,在工人排除故障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随着部分现代化企业开始推行准时生产,在需要的时候按需求量搬运和生产所需货物或材料,避免了大量原料或半成品的积压,而现有的AGV小车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故障将无法保证准时的物流,从而延误了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当某一辆AGV小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断电、电池亏电或电机无法启动故障时,能由后面的AGV小车进行硬连接一起运动,将生产所需货物或材料继续物流输送,不会延误生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下的车轮,前端的车轮为驱动轮,后端的车轮为从动轮,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电磁铁、条码传感器、电磁导引传感器、电磁离合器、电机驱动器、直流伺服电动机、数字编码器、衔铁、条形码、控制电路板,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车体前端下侧,电磁铁和条码传感器分别连接在车体的前端端面,电磁导引传感器设置在车体的下表面,电机驱动器和控制电路板设置在车体上,直流伺服电动机设置在车体的下侧,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电磁离合器与驱动轮的蜗杆连接,数字编码器与直流伺服电动机连接,衔铁和条形码分别连接在车体的后端端面,车体前端面的电磁铁和车体后端面的衔铁在水平方向位置相互对应,车体前端面的条码传感器和车体后端面的条形码在水平方向位置相互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车体的后端上表面上侧设有保护罩,电机驱动器和控制电路板分别设置在保护罩内,电机驱动器与控制电路板通过电路连接,电机驱动器与直流伺服电动机也通过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从动轮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AGV小车出现断电、电池亏电或电机无法启动故障后,直流伺服电动机与驱动车轮蜗杆的连接通过电磁离合器断开,后面AGV小车的条码传感器识别出前面故障的AGV小车后利用电磁铁和前面故障的AGV小车衔铁进行连接继续行走,使得AGV小车运输受常见的断电、电池亏电或电机无法启动故障影响小,同时具备普通AGV小车的循迹、避障和搬运等功能,非常适合推行准时生产的现代企业物流运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准时生产的A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驱动轮,2-超声波传感器,3-电磁铁,4-条码传感器,5-车体,6-电磁导引传感器,7-电磁离合器,8-电机驱动器,9-控制电路板,10-保护罩,11-条形码,12-衔铁,13-从动轮,14-数字编码器,15-直流伺服电动机,16-驱动轮的蜗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9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