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0425.6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邱天龙;李琼珍;孙建明;张涛;张兴志;杜以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槽 翻斗 储水箱 下降流 采苗 连通 本实用新型 生物净化器 采苗框 变态 贝类 底网 配重 附着 贝类幼虫 滑轮组件 回水管路 进水管路 生活习性 提水管路 相对移动 拨水板 地连接 幼虫 基质 铰接 成功率 养殖 | ||
1.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采苗框(2)、拨水装置(3)、翻斗(4)、配重(5)、回水管路(6)、储水箱(7)、提水管路(8)、生物净化器(9)、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其中采苗框(2)设置在水槽(1)中、底部设有底网(202),所述拨水装置(3)包括框架(301)及拨水板(303),该框架(301)与水槽(1)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303)连接于框架(301)上,并位于所述底网(202)的下方;所述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于水槽(1)的两端,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7),所述翻斗(4)的底部铰接于水槽(1)或储水箱(7)上,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滑轮组件(11)分别与所述框架(301)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所述采苗框(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该生物净化器(9)通过提水管路(8)与所述储水箱(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上设有导轨(304),框架(301)通过滚轮(302)与该导轨(304)滚动连接,所述拨水板(303)通过U型架(305)安装在框架(301)上;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设有连杆(306),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11)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3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304),所述框架(301)为两根,每根框架(301)上均安装有所述滚轮(302),每根框架(301)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302)沿同侧的导轨(304)运动;两根所述框架(301)之间通过连杆(306)相连;所述U型架(305)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3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框(2)包括采苗框架(201)、底网(202)及底网固定件(203),该采苗框架(201)设置在水槽(1)内,所述底网(202)通过底网固定件(203)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20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框(2)为至少一个,每个采苗框(2)的底网(20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11)包括定滑轮(1101)及动滑轮(1102),所述水槽(1)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1101),翻斗(4)所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1102);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连接有绳索,翻斗(4)所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1101)、动滑轮(1102)后连接于水槽(1)上,所述动滑轮(1102)的轮轴通过绳索与翻斗(4)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1101)后与所述配重(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水板(303)在翻斗(4)内水重力和配重(5)的作用下往复拨水,在所述采苗框(2)的底网(202)附近形成扰动的水流;所述动滑轮(1102)实现拨水板(303)运行行程为翻斗(4)运行行程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7)包括箱体A(701)、隔板(702)及冲孔板(703),该箱体A(701)上方开口,所述冲孔板(703)通过隔板(702)安装在箱体A(701)内,该冲孔板(703)与箱体A(701)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冲孔板(703)上设有过滤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04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摇式省力型捞鱼装置
- 下一篇:浮钓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