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0425.6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邱天龙;李琼珍;孙建明;张涛;张兴志;杜以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槽 翻斗 储水箱 下降流 采苗 连通 本实用新型 生物净化器 采苗框 变态 贝类 底网 配重 附着 贝类幼虫 滑轮组件 回水管路 进水管路 生活习性 提水管路 相对移动 拨水板 地连接 幼虫 基质 铰接 成功率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底部设有底网,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拨水板连接于框架上,并位于底网的下方;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翻斗的下方设有储水箱,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框架的两端相连;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储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根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降流养殖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率,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背景技术
贝类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期,通常要经历附着变态,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固着、附着、底栖、埋栖等非浮游生活状态,这一过程也是进行贝类苗种繁育的重要环节,通常称这一过程为采苗过程。以巴菲蛤、文蛤、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等贝类进行采苗为例,当贝类幼虫发育至出现眼点幼虫时,须在育苗池底部铺沙或在池内悬挂附着基为幼虫附着提供场所([1]张成飞等.文蛤育苗技术[J].水产养殖,2017,38(12):28-29.[2]吴陈州,方镇熔.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9(05):42-44.[3]侯洪建等.文蛤人工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6(03):12-13.[4]李广毅.菲律宾蛤仔室内小水体人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07):241+246.),以保证采苗过程顺利完成,也有少数采用无附着基采苗的方式([5]闫喜武等.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01):41-44.[6]林志华等.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03):242-247.)。
上述传统采苗工艺需要在原育苗池内进行,有基采苗方式苗种采集过程不易观察,附着基的铺设和收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基采苗方式需要经常倒池,或者采苗率较低,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两种采苗方式单位水体采苗效率低,每平方育苗池采苗量通常仅有数万粒。这种大排大换水的采苗方式,在生产过程严重受制于外海水质条件,高温、降雨以及突发水质事件对生产往往会造成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生产中遇到的采苗工艺问题和水质受制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环境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该采苗设施基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将进入眼点期的贝类幼虫集中到设施内完成采苗过程,有基无基均可方便实现,操作管理简单,眼点幼虫发育至稚贝全过程无需倒池换水,水体循环利用,水温盐度可控可调,采苗过程便于观察,稚贝收集方便,极大的节省了厂房运行和日常管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包括水槽、采苗框、拨水装置、翻斗、配重、回水管路、储水箱、提水管路、生物净化器、进水管路及滑轮组件,其中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底部设有底网,所述拨水装置包括框架及拨水板,该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连接于框架上,并位于所述底网的下方;所述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该翻斗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所述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所述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其中:所述水槽上设有导轨,框架通过滚轮与该导轨滚动连接,所述拨水板通过U型架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设有连杆,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连接;
所述水槽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框架为两根,每根框架上均安装有所述滚轮,每根框架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沿同侧的导轨运动;两根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所述U型架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0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摇式省力型捞鱼装置
- 下一篇:浮钓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