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95848.5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6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赛格迪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9/02 | 分类号: | B61D1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孙兵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踏板 安装板 塞拉门 本实用新型 滑动机构 闭合 地铁车辆 车体 滚轮 滑道 车门 行车安全系数 乘客上下车 安全系数 承载能力 活动连接 螺栓固定 矩形状 支撑架 伸缩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包括:车体、塞拉门、安装板、第一滑动机构、安全踏板、支撑架、第二滑动机构、第一滚轮、第一滑道、第二滚轮、第二滑道;所述车体的前侧安装有塞拉门,且塞拉门底部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U形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矩形状的安全踏板,且安全踏板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踏板跟随塞拉门自动伸出与回缩,提高乘客上下车时的安全系数及行车安全系数,安全踏板伸缩时的阻力小,及安全踏板的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车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
背景技术
地铁车门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门在运营中会频繁地使用。地铁车门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分为电控风动门与电传动门,按开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内藏钳入式对开侧移门、外侧移门、塞拉门等。地铁车辆的塞拉门,是地铁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结构,塞拉门是乘客在地铁车辆中上下车的通道,与乘车安全存在直接的联系。
地铁车辆的轨道与站台之间设置有一定宽度的安全行驶的缝隙,因此,地铁车辆在站台停稳后,车门与站台间的缝隙不便于乘客上下车,而且现有的地铁车门底部大多未加装能够伸缩的安全踏板,因此脚部较容易踩入缝隙或受到缝隙的绊脚而摔倒,存在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铁车辆在站台停稳后,车门与站台间的缝隙不便于乘客上下车,而且现有的地铁车门底部大多未加装能够伸缩的安全踏板,因此脚部较容易踩入缝隙或受到缝隙的绊脚而摔倒,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包括:车体、塞拉门、安装板、第一滑动机构、安全踏板、支撑架、第二滑动机构、第一滚轮、第一滑道、第二滚轮、第二滑道;所述车体的前侧安装有塞拉门,且塞拉门底部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U形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矩形状的安全踏板,且安全踏板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机构由第一滚轮及第一滑道组成,且第一滚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后侧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安全踏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T形状的支撑架,且支撑架通过第二滑动机构与安全踏板活动连接,并且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由第二滚轮及第二滑道组成;所述第二滚轮呈线性阵列方式分别设置在安全踏板的左右两侧有N处,且第二滚轮通过螺栓固定方式与安全踏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滑道开设在支撑架底部的内侧,且第二滑道呈T形槽状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所述安全踏板的后侧开设有第一滑道,且第一滑道的内部镶嵌有第一滚轮,并且第一滚轮通过过渡配合方式与第一滑道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所述第一滑道设置为呈阶梯状的贯通槽,且所述贯通槽的中间部位呈倾斜状,且所述贯通槽的拐角处呈弧形状过渡,并且所述贯通槽的右侧部分位于左侧部分的前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所述第二滚轮镶嵌在第二滑道的内部,且第二滚轮通过过渡配合方式与第二滑道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左右两处支撑架的内侧,且安装板与支撑架呈间隙配合,且安装板的顶面与车体的底面、安装板的底面与安全踏板的顶面均呈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单体闭合车门所述支撑架的前端与塞拉门的后端设置有避让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赛格迪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赛格迪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5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贯通道棚布弯头装置
- 下一篇:百叶窗及轨道工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