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抗震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3533.9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0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胡道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润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B62M6/90;B62J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装置 电池盒 电瓶室 车身 电动车本体 电动车 电池 支撑架 抗震 减震器 车轮 电动车技术领域 车座 本实用新型 车箱 电池放置 内底壁 压缩垫 放入 缓冲 受力 阻挡 驾驶 受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抗震防护装置,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包括电动车本体,所述电动车本体包括车身、车轮、防护装置、电池盒、车座、后车箱和电瓶室,所述车轮通过支撑架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器,所述电瓶室位于车身的中部,所述电池盒的底部与电瓶室的内底壁固定连接。该车辆抗震防护装置,一方面防护装置可以在电动车发生碰撞时,产生一个缓冲的力,阻挡电动车和驾驶人直接受力发生损坏和受伤,另一方面电池盒设置的压缩垫可以放入不同大小的电池,避免电池大小不同而产生缝隙,还需要寻找材料填接电池之间存在的缝隙,使电池放置的更加牢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抗震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来,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领域,以车速过快、不正当操作等原因,电动车的车架、车轮和车厢会发生磕碰而损坏,从而影响到电动车的骑行虽然现有的电动车上安装有保险杠等防护装置,但是基本无法真正起到防护电动车的作用,而且作为电动车最重要的电池部位,保护措施做的还不够完整,电池产生损坏将直接影响电动车的行驶。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2980372U中公开的电动车防护机构,该电动车防护机构,虽然结构合理、可靠,车架周围固定焊接的保险杠和车轮外的护栏能够起到分别防护车架和车轮的作用,铁板与挡泥板之间固定焊接的加强板既可以提高车厢厢板的强度,又能够提高车厢的防撞性能,从而真正的起到了保护电动车的作用,但是,该电动车防护机构,不具备减震作用,震感强烈会对驾驶人产生不好的影响,防护作用也存在缺陷,不能够减轻驾驶人的损伤。
目前,现有的用于电动车的减震防护装置,减震效果不全面,电池的保护措施存在缺陷,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抗震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电动车的减震防护装置,减震效果不全面,电池的保护措施存在缺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辆抗震防护装置,包括电动车本体,所述电动车本体包括车身、车轮、防护装置、电池盒、车座、后车箱和电瓶室,所述车轮通过支撑架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器,所述电瓶室位于车身的中部,所述电池盒的底部与电瓶室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盒有五个,五个所述电池盒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压缩垫,所述电瓶室的一端上侧与车座固定连接,所述车座的一端上方与后车箱固定连接,所述车座包括坐垫、第一减震垫、第一减震弹簧、隔板、置物室、第二减震弹簧和橡胶板,所述坐垫的下端与第一减震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垫的下端与第一减震弹簧固定安装,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置物室,所述置物室的下端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与橡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保险杠、支撑杆和保护块,所述保险杠固定安装在电动车本体上,且保险杠在电动车本体上呈周向设置,所述保险杠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保护块,两个所述保护块分别位于电动车本体的两端,所述保护块的下端中部通过支撑杆与车轮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块包括保护板、保护垫、第三减震弹簧和弹性垫,所述保护板的一端与保护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垫的另一端与第三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弹性垫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垫的另一端与电动车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盒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电池盒通过压缩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三减震弹簧均为碳素减震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润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润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3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