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级蒸发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5511.9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7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生;罗向龙;邱观福;陈颖;陈健勇;杨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G5/00 | 分类号: | F02G5/00;F01D15/10;F01K11/02;F04B23/04;B60L58/26;H02J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回收系统 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 控制器 电池包 余热 数据采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回收 双级 蒸发 发动机 电机 发动机余热 系统热效率 电机余热 高效回收 能源回收 行驶状态 余热回收 供电池 输出端 输入端 发电机 分级 温位 充电 发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级蒸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回收电池包及电机余热的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用于回收发动机余热的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电池包与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发动机与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不同行驶状态,切换相应的余热回收模式,回收的余热用于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供电池包充电,实现对电池包、电机及发动机中不同温位的余热进行分级高效回收,提升余热的利用率、系统热效率以及㶲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级蒸发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电能等清洁能源作为主要驱动能源,极大地降低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一方面在电池的热管理方面,仅仅停留在采用风冷或水冷进行电池散热上,而无法将电池的余热进一步转化为电能,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排放至大气中的余热会加剧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各驱动部件产生不同温位的余热难以进行分级高效地回收,并且缺乏相应的自动控制器,无法使余热回收系统适应混合动力汽车的不同行驶模式。
目前,关于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级回收的研究较少,中国专利 201711175976.2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余热回收系统,及中国专利201621060097.6公开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废热余热再利用装置,两者虽都旨在解决余热回收的问题,但存在诸多问题:1、单纯回收发动机的余热,电池及电机中的大量低温余热排放至大气,余热回收不彻底;2、未对各种温位的余热进行分级回收,系统的热效率较低,损问题严重;3、余热回收系统缺少相应的自动控制器,导致余热回收系统无法与混合动力汽车的各不同行驶状态进行匹配,导致余热利用率较低;4、缺少高效完善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不仅无法充分回收电池包产生的余热,而且不利于电池包的散热,导致电池组工作性能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级蒸发余热回收系统,分别对混合动力汽车中电池包、电机及发动机中不同温位的余热进行分级智能地回收,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及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级蒸发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工作产生高温余热的发动机以及工作产生低温余热的电机和电池包,所述电机与电池包串联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电机并联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采集混合动力汽车行驶状态和余热回收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回收电池包和电机余热的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用于回收发动机余热的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电池包与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发动机与高温位余热回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双级蒸发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混合动力汽车的车速、电池包输出功率、扭矩等参数并传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判断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状态,控制器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状态智能地切换不同的余热回收模式,实现对混合动力汽车中电池包、电机及发动机中不同温位的余热进行分级高效地回收,不仅解决了电池包、电机及发动机的散热问题,而且提高了余热回收率、系统热效率及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5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缸盖垫片及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涡扇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