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0418.3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2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武彬;陈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荣力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7/26 | 分类号: | B64D37/26;B64D37/28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文珊 |
地址: |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油 收集腔 变截面 直升机发动机 涵道 排放装置 侧壁 本实用新型 外部大气 排放管 直升机 排放 过程无需人工 伯努利原理 计算机控制 电子阀门 内部设置 一端设置 油排放孔 排放孔 通气孔 油收集 阈值时 连通 相通 干预 污染 | ||
1.一种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包括变截面涵道和余油收集腔,变截面涵道为沿飞行方向的通透管道,所述通透管道中间细,两头粗,两头与直升机外部大气相通,变截面涵道侧壁设置有余油排放孔;余油收集腔设置有余油收集孔,余油收集孔连接直升机发动机的余油输出管道;所述余油收集腔内部设置余油排放管,余油排放管一端设置在收集腔内的底部,另一端与变截面涵道侧壁的余油排放孔连接,连接收集腔内大气和涵道内大气;所述余油收集腔在侧壁设置通气孔,连通收集腔内大气和直升机外部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油排放管的第一端在余油收集腔内部,第二端在变截面涵道内,连接收集腔内大气和涵道内大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油排放孔接近余油收集腔内部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下沿高度等于或高于余油排放孔下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直升机发动机启动后,余油通过发动机余油输出管道从余油收集孔进入余油收集腔中;直升机在飞行方向上的速度没达到设计排放阈值且余油收集腔中的液面高度低于余油排放孔下沿时,余油保存在余油收集腔中;余油收集腔中液面高度高于余油排放孔下沿后,余油自动从余油排放孔排出到变截面涵道中,再进一步排放到自由大气中;当直升机在飞行方向运动时,空气从变截面涵道中流过,根据伯努利原理,涵道侧壁余油排放孔位置气压会比余油收集腔的通气孔处的气压低,当飞机速度达到排放阈值,两处气压差达到一定值后,余油从余油收集腔经余油排放管、余油排放孔、变截面涵道排放到自由大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发动机余油收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行速度排放阈值能根据需求通过设计变截面涵道和余油收集腔深度来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荣力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荣力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04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自动切伞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的负压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