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式集成缓存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7142.1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6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戴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虫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60 | 分类号: | B60P1/60;B60P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存仓 输送总管 吹气盘 缓存 本实用新型 集成缓存 罗茨风机 车载式 分支管 输送管 连通 并排连接 车厢尾部 管道运输 缓存作用 上下重叠 物品转运 出口端 进口端 全流程 车厢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式集成缓存站系统,包括车辆、区域接受站、吹气盘和输送总管,车厢内部装有罗茨风机和缓存站,缓存站由若干层储存仓组件上下重叠而成,每层储存仓组件由若干条储存仓组合并排连接组成,每条储存仓组合由若干个单元储存仓连通而成;所有条储存仓组合的进口端均分别与吹气盘相连通,罗茨风机与吹气盘相连通;车厢尾部安装有输送总管,所有条储存仓组合的出口端均分别连通有分支管,所有分支管均分别与输送总管相连通;区域接受站外部设有接受输送管,接受输送管与输送总管对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将缓存站搭载于车辆上,可以实现物品的缓存作用,同时也能将物品转运至区域接受站,实现了物品全流程的管道运输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管道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式集成缓存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制造领域,已出现并应用了大量自动化水平很高的机械流水线和智能机器人,它们的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但是对于酒店、医院、餐饮公司、无人仓库、图书馆等服务型行业,目前尚没有出现能够完全代替人类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智能机器。针对此情况,开发一种物品运输机器,在接受运送指令后,通过物品运输机器自动进行导航将物品运输到指定位置,实现整栋大楼以及整个工厂的物品运输工作,运输过程不会有人力参与,体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现有工厂、生活、物流系统中的物品运输一般采用流水线和智能机器人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物品的运输,其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出现物品从流水线上掉落,并且物品不能准确地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储存,流水线与智能机器人一般都是开放式布局,不利于一些重要物品的运输。现有技术中没有可以装载于车辆上的缓存站,同时也无法解决缓存站分拣物品的问题,更无法解决缓存站转运物品的问题,这对物品的气动管道运输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式集成缓存站系统,可以将缓存站设置于车厢中,实现了缓存站车载转运的目的,同时通过车厢中的罗茨风机进行物品的气动传输,可以将缓存站中的物品分拣传输至输送总管中,然后经过输送总管、接受输送管传输至区域接受站中,实现了缓存站中物品的快速转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式集成缓存站系统,包括车辆、区域接受站、吹气盘和输送总管,所述车辆底部具有若干个车轮,所述车辆具有车厢。所述车厢内部装有罗茨风机和缓存站,所述缓存站由若干层储存仓组件上下重叠而成,每层储存仓组件由若干条储存仓组合左右并排连接组成,每条储存仓组合由若干个单元储存仓前后排列连通而成;所有条储存仓组合的进口端均分别与吹气盘相连通,所述罗茨风机与吹气盘相连通;所述车厢尾部安装有输送总管,所有条储存仓组合的出口端均分别连通有分支管,所有分支管均分别与输送总管相连通;所述区域接受站内部具有接受空腔,所述区域接受站外部设有与接受空腔相连通的接受输送管,所述接受输送管与输送总管对应相连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车厢尾部设有机械吊装装置,所述机械吊装装置包括吊装动力机构、吊装臂和吊装绳,所述吊装臂与吊装动力机构动力连接,所述吊装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吊装臂伸长或收缩运动,所述吊装臂端部连接有所述吊装绳,所述吊装绳远离吊装臂端部的一端固定于输送总管的出口端。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总管与车厢尾部柔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单元储存仓内部具有储存腔,所述储存仓组合的所有单元储存仓的储存腔依次连通,所述储存仓组合的所有单元储存仓连通成一条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分支管为斜向布置的管道,所有分支管的出口端沿着输送总管长度方向依次与输送总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虫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虫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7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