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0143.9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6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犇(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降温设备 缓冲支撑座 压缩机 车载空调压缩机 支架 底座 凹形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第一层 伸缩柱 容纳 安全快速 活塞装置 冷却风机 平行设置 汽车内部 伸缩套筒 支撑连接 抵靠块 伸缩杆 支撑架 散热 弹簧 复位 吸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安装在减震降温设备内,减震降温设备包括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缓冲支撑座,所述底座与缓冲支撑座之间通过四组活塞装置支撑连接,缓冲支撑座上设置有延伸至减震降温设备内部的凹形支撑架,凹形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第一层支架用于容纳压缩机,第二层支撑架用于容纳冷却风机,缓冲支撑座上设置有抵靠压缩机的伸缩柱,伸缩柱包括伸缩套筒、伸缩杆、抵靠块、弹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能够柔性吸震、减震、安全快速散热,同时能够柔性复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空调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风机及必要的控制部件构成,用于调节车内温度、湿度,给乘员提供舒适环境的空调系统。
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并被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内,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把热量传递给经过冷凝器的车外空气而液化,变成液体。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时,温度和压力降低,并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吸收经过蒸发器的车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变成气体。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这样,通过制冷剂在系统内的循环,不断吸收车内空气的热量并排到车外空气中,使车内空气的温度逐渐下降。
当压缩机正常工作时,冷凝器等其他工作原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和震动,热量和震动会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而目前市场上的现有设备一般散热效果不理想,减震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现有的压缩机减震装置仅仅具有纵向的冲击减震效果,不具备横向减震的作用,减震效果单一,且仅仅是减震,而没有吸收震动后使设备柔性回位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噪音;同时仅仅靠自然冷却压缩机的冷却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能够柔性吸震、减震、安全快速散热,同时能够柔性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能够柔性吸震、减震、安全快速散热,同时能够柔性复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减震降温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安装在减震降温设备内,减震降温设备包括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缓冲支撑座,所述底座与缓冲支撑座之间通过四组活塞装置支撑连接,所述缓冲支撑座上设置有延伸至减震降温设备内部的凹形支撑架,所述凹形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所述第一层支架用于容纳压缩机,所述第二层支撑架用于容纳冷却风机,所述缓冲支撑座上设置有抵靠压缩机的伸缩柱,所述伸缩柱包括设置在缓冲支撑座上的伸缩套筒,伸缩套筒内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伸缩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伸缩杆一端容纳在伸缩套筒内,且所述伸缩杆与伸缩套筒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设置有抵靠压缩机的抵靠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活塞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活塞装置底座,活塞装置底座上设置有活塞套筒,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活塞套筒外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缓冲支撑座下方设置有活塞装置顶座,所述活塞装置顶座下方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装置顶座下方且位于活塞杆外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穿设入活塞套筒,且所述活塞锁定在活塞套筒内,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容纳设置有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套接在活塞杆与活塞套筒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均是金属框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抵靠块与压缩机抵靠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塑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抵靠块是圆形板状抵靠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犇(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小犇(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0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压缩机固定装置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