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5715.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旺玉;黄光文;罗远强;田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黄海波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路结构 超薄平板 热管 密封工质 蒸汽通道 吸液芯 冷凝 工质回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 工质通道 液态工质 上壳板 下壳板 蒸发端 蒸汽流动通道 抽真空处理 吸液芯结构 沿宽度方向 传热功率 加热位置 交替间隔 紧密贴合 腔内填充 上下表面 蒸汽压力 最大极限 镂空 下表面 板状 壳板 腔内 烧干 支撑 连通 延迟 延伸 制作 | ||
1.一种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包括周边密封连接形成密封工质腔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3),所述密封工质腔内填充有液态工质并进行抽真空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密封工质腔内设置有上、下表面紧密贴合上壳板(1)和下壳板(3)的板状多孔结构环路吸液芯(2),所述环路吸液芯(2)上沿宽度方向交替间隔地镂空设置有若干由蒸发端(21)延伸至冷凝端的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所述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在所述环路吸液芯(2)的冷凝端通过互连通道(2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蒸发端(21)的各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朝冷凝端方向呈扇形发散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工质通道均包括一端延伸至蒸发端的二级工质通道(26)、连通所述二级工质通道(26)的另一端且延伸至冷凝端的一级工质通道(25),所述二级工质通道(26)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级工质通道(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的宽度大于二级工质通道(26)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工质通道(26)的宽度≤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路吸液芯(2)的冷凝端沿宽度方向设置有与所有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相连通的互连通道(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路吸液芯(2)的冷凝端沿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分别连通相邻的蒸汽通道(22)和工质通道的互连通道(23),各互连通道(23)之间相互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路吸液芯(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还设置有一层平板状多孔吸液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结构超薄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吸液芯(2)的厚度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57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固液双工质的储热散热微通道铝热管
- 下一篇:一种冷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