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5865.3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8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蔺国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座包 后连接体 前连接体 第一端 后叉 本实用新型 电动车车架 电动车 环形槽 铰接 电动车技术领域 后轮 安全性能 黑暗环境 环状连接 行驶过程 环形体 警示条 车架 缓震 内嵌 骑行 反馈 行驶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减震器、前连接体和后连接体,前连接体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后连接体设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铰接,减震器分别与第二端和第四端铰接,减震器、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呈环状连接形成具有环形槽的环形体,环形槽内侧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用于黑暗环境下反馈电动车位置的警示条,前连接体设有座包安装部,座包安装部连接于第二端,座包安装部安装有座包组件,后连接体设有后叉部,后叉部连接于第四端,后轮安装于后叉部。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了电动车在行驶时的缓震性能,提供更好的骑行体验和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现如今一些小型的电动自行车的车座往往都是采用支撑杆与车头连接起来。而使用者可以坐在车座上并开动电动自行车。
通常而言,现有的车架结构往往都是采用直三脚架,利用直三脚架将车座与车体连接起来,人体坐在电动自行车的车座上时,由于直三脚架不具有弹性和轻微的伸缩性能,因而,车座无法上下轻微移动,在一些较为颠簸的路段,使用者会感到不舒服,且现有技术中的车架通常都是由多个部分焊接组成,不仅不能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且不能进行拆卸,影响使用体验;另外,现有技术中设置反光片均是设置在自行车的前端和尾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磕碰导致掉落等问题,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提高使用体验,提高使用安全性的一种电动车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减震器、前连接体和后连接体,所述前连接体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后连接体设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三端铰接,所述减震器分别与第二端和第四端铰接,所述减震器、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呈环状连接形成具有环形槽的环形体,所述环形槽内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用于黑暗环境下反馈电动车位置的警示条,所述前连接体设有座包安装部,所述座包安装部连接于第二端,所述座包安装部安装有座包组件,所述后连接体设有后叉部,所述后叉部连接于第四端,所述后轮安装于后叉部。
可选的,所述座包安装部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外侧设有用于夹紧座包组件的座管夹。
可选的,所述前连接体设有用于套接前叉的连接筒部。
可选的,还包括供电控制单元,所述前连接体包括左边壳、右边壳和上边壳,所述左边壳、右边壳和上边壳连接形成中空的腔体,所述上边壳两侧分别与左边壳和右边壳扣接,所述供电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可选的,所述后叉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后拨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螺纹孔的轴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为7~9mm,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为3.5~4mm,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三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与第四端面呈阶梯状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与第四端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U形凹槽的底端与第二连接部远离U形凹槽开口方向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9~10mm。
可选的,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端与第二连接部远离U形凹槽开口方向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34~35mm。
可选的,所述警示条为LED灯条,所述LED灯条与供电控制单元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警示条为反光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5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