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池模组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1201.8 | 申请日: | 201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曾丹枫;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海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条 底部封头 顶部封头 散热器 第一流道 汽车电池模组 第二流道 蛇形流道 冷却液 抵接 空腔 内壁 主板 技术方案要点 焊料 本实用新型 加工工序 平行设置 插接条 焊接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模组散热器,属于散热器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减少对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的加工,减少加工工序的汽车电池模组散热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板、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所述主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流道隔条,第一流道隔条与一端与顶部封头内壁抵接,另一端与底部封头之间留有供冷却液通过的空间;相邻两根第一流道隔条之间设有第二流道隔条,第二流道隔条一端与顶部封头之间留有供冷却液通过的空间,另一端与底部封头内壁抵接;第一流道隔条和第二流道隔条在空腔内形成蛇形流道。通过在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设置插接条,这样就可以避免焊接时的焊料流入蛇形流道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池模组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将会是以后最大的趋势,尽管油价低迷,在车型增加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电动汽车销售仍将创造新纪录。鉴于中国和欧洲的强劲增长,2016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BEV+PHEV)将达到约55万辆,2015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电动汽车累计销售量已达100万辆,而下一个百万辆销售业绩,大约将在18个月后实现,电动汽车已经开始走向大市场,而且又环保又便宜,但是电动车是需要电池的,因为功率较大,电池的发热量也很大所以必须给电动车的电池配上散热系统。
如图1所示,目前的散热器由主板1、底板2、顶部封头3和底部封头4组成,连接工艺为钎焊。但是由于该散热器尺寸大,需要大型钎焊设备,且工序多,包括前处理(清洗、涂钎料、装配等)、钎焊、焊后清洗等工序,综合成本高;此外,钎焊焊接难度大,从而导致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对顶部封头3和底部封头4开设有集水槽5,将相邻的流道连通,需要对顶部封头3和底部封头4进行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池模组散热器,具有减少对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的加工,减少加工工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电池模组散热器,包括主板、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所述主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流道隔条,第一流道隔条与一端与顶部封头内壁抵接,另一端与底部封头之间留有供冷却液通过的空间;
相邻两根第一流道隔条之间设有第二流道隔条,第二流道隔条一端与顶部封头之间留有供冷却液通过的空间,另一端与底部封头内壁抵接;
第一流道隔条和第二流道隔条在空 腔内形成蛇形流道;
所述主板上靠近顶部封头的两端位置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内设有进水头,出水孔内设有出水头,蛇形流道一端与进水头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头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对第一流道隔条和第二流道隔条的端部长度进行调整,减少了对顶部端头和底部端头的加工,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相向的一侧设有用于插入空腔内的插接条,顶部封头上的插接条与第一流道隔条抵接,底部封头上的插接条与第二流道隔条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接条插入空腔内,这样就可以避免焊接时的焊料流入蛇形流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封头与主板的连接处焊接,所述底部封头与主板的连接处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使得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头插入进水孔的部分设有刻有外螺纹,进水孔内刻有内螺纹,进水头螺接在进水孔内;
所述出水头插入出水孔的部分刻有外螺纹,出水孔内刻有内螺纹,出水头螺接在出水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头和出水头与顶部封头采用螺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再进行焊接,焊接方便,出水头与进水头的垂直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海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海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1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