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发电机控制系统以及船舶混合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3785.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1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伟;汤俊杰;谢秋池;程向阳;顾澄宇;张叶;胡闻嘉;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20 | 分类号: | B63H21/20;B63H21/21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发电机 电池组 船舶主机 直流母线 混合动力系统 控制系统 船舶 本实用新型 第一变频器 燃油经济性 直流变换器 排放控制 燃油效率 使用寿命 推进船舶 尾气排放 柴油机 环保性 控制区 排放 区时 储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发电机控制系统和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直流母线;轴发电机,该轴发电机通过第一变频器与该直流母线连接;电池组,该电池组通过直流变换器与该直流母线连接。当船舶行驶入排放控制区时,可利用电池组储存的电能推进船舶,基本没有尾气排放,完全满足排放控制区的排放要求。另外,通过设置轴发电机,可有效利用船舶主机(例如,柴油机)的富余功率,使得船舶主机始终保持在较高的燃油效率点上,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同时极大的增加了船舶主机使用寿命,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很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发电机控制系统以及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运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2013年全国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4%,氮氧化物排放量占11.3%。因此,我国设立了船舶排放控制区,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为了适应船舶排放控制区的新规定,目前大量船舶面临升级改造,在排放控制区内换上低硫油或是加装柴油尾气减排装置,同时需要考虑在船舶上加装岸电并网装置。以上方式成本投入大,尾气减排装置尺寸大,需要催化转换器系统,加装岸电并网装置还需要考虑船舶电网和岸电并网的匹配性。目前国内岸电厂家生产的大多数都是低压岸电设备,类似于低压交流充电桩,没有并网装置,很多岸电设施处于建的不少、用的不多的尴尬境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新型节能的手段,对现有船舶进行改造,使其满足排放需求。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轴发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直流母线;轴发电机,所述轴发电机通过第一变频器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电池组,所述电池组通过直流变换器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岸电接口,所述岸电接口通过整流器与所述直流母线相连,所述岸电接口与所述整流器之间设置有断路器。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岸电接口并联的应急发电电源。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二变频器与所述直流母线相连,用于对船舶上的电力负荷供电。
可选地,所述第二变频器包括并联的多个,分别用于对不同类型的电力负荷进行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池组与电源管理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链的输入端相连;柴油机,通过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传动链的输入端相连;上述任一种的轴发电机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轴发电机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传动链的输入端相连;螺旋桨,与所述第二传动链的输出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动力系统的数量为两组或两组以上。
可选地,所述减速箱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柴油机相连;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其中,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轴发电机相连;相互啮合的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以及第一连接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轴发电机相连;第二连接轴,一端与所述第四齿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齿轮相连;第三连接轴,一端与所述第六齿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桨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无动力传递;所述第三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无动力传递。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发电机控制系统和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当船舶行驶入排放控制区时,可利用电池组储存的电能推进船舶,基本没有尾气排放,完全满足排放控制区的排放要求。另外,通过设置轴发电机,可有效利用船舶主机(例如,柴油机)的富余功率,使得船舶主机始终保持在较高的燃油效率点上,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同时极大的增加了船舶主机使用寿命,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很大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3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