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0666.0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2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富;张鹏华;侯晨晨;谢成伟;张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1 | 分类号: | 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键轴 轴承 一体式电机 连接轴 变速箱壳体 变速箱壳 电机壳体 油封 转轴 体内 生产过程控制 啮合 本实用新型 变速箱一轴 半边壳体 变速齿轮 齿轮啮合 机械传递 行驶里程 一端设置 轴向配合 变速箱 电机壳 电机轴 前端盖 体内部 齿轮 减小 整车 匹配 贯穿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包括第一轴承、花键轴、定子、油封和第二轴承,花键轴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电机壳体前端盖与变速箱壳体半边壳体合二为一,花键轴上设置有定子,花键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花键轴靠近第二轴承一端设置有油封,花键轴末端贯穿至变速箱壳体内部,且花键轴末端通过齿轮与变速箱内的转轴上的变速齿轮啮合,变速箱壳体内的转轴数量为一根;该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通过将电机壳体与变速箱壳体合二为一,减少轴向配合误差,减小齿轮啮合误差和加工精度,同时通过花键轴的设置将电机轴和变速箱一轴合一,从而减少部件之间的匹配和机械传递损耗,有效提高整车行驶里程和生产过程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连接轴,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涉及电动汽车电机变速箱集成领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客户对整车行驶里程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国家财政补贴对整车能耗要求的提高,目前的电池技术在当前技术范围内提高后的成本和安全性有待验证,所以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整车效率和控制动力损耗成为目前的可行方案。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驱动系统电机前端盖和变速箱连接壳体合一一轴的设计,通过一轴的连接有降低机械传递过程损耗、电力传输成本优化和等几个方向有效提供动力的整体效率和质量管控。
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的方案基本是电机和变速箱分体设计,分体式包含电机轴、变速箱轴、电机两个轴承、变速箱两个轴承、电机内花键轴套、变速箱油封八个件组成。电机或者变速箱通过内花键套特别是一体式电机变速箱的连接接方案有待优化,本方案采用一体式连接轴方案,降低了一级传递过程的齿轮传递损耗,提高了机械传递效率,降低了机械损耗,有效的较少齿轮加工步骤,减少了轴承数量,提高了轴向精度的部件精度和齿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机和变速箱分体式设计存在轴向机械配合加工精度问题和花键配合磨损机械损耗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包括第一轴承、花键轴、定子、油封和第二轴承,所述花键轴设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壳体前端盖与变速箱壳体半边壳体合二为一,所述花键轴上设置有定子,所述花键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花键轴靠近第二轴承一端设置有油封,所述花键轴末端贯穿至变速箱壳体内部,且所述花键轴末端通过齿轮与变速箱内的转轴上的变速齿轮啮合,所述变速箱壳体内的转轴数量为一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花键轴的数量为一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轴承位于花键轴靠近变速箱壳体一端,且所述第二轴承位于变速箱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封设置在花键轴与变速箱壳体和电机壳体连接一侧的壳体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一体式电机连接轴,通过将电机壳体与变速箱壳体合二为一,减少轴向配合误差,减小齿轮啮合误差和加工精度,同时通过花键轴的设置将电机轴和变速箱一轴合一,从而减少部件之间的匹配和机械传递损耗,有效提高整车行驶里程和生产过程控制,这样设计,还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效率≥80%的区间在80%以上,系统效率远远高于目前的市场上的分散装配方案,目前可调查的只是电机和变速箱集成效率≥80%的区间在80%以上,加上变速箱的85%传递效率,系统效率就要远远低于80%的区间了;
2)安全可靠性强,按照IS26262功能安全标准进行开发和验证,可达到ASIL C等级标准,可满足整车EMC/EMI性能和检测要求;
3)通过智能产线对一轴的安装进行线上调整,避免在主机厂进行电机调整和机械设备不必要的增加;
4)通过安装轴的减少,减少风险点和采购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0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