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5435.9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5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四军;房超;杨守银;朱雷;周用华;薛刚;段仁仕;张英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4;F16H57/037;F16H57/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槽 变速箱 导油嘴 内壳体 输入轴总成 中间轴总成 本实用新型 差速器总成 电驱动系统 润滑回路 挡油板 导油槽 外壳体 油回路 回路特征 使用寿命 向内凹陷 依次设置 顶盖 凹陷处 内齿轴 体内部 外部 卡接 壳体 口部 内壳 外壁 向内 油槽 轴承 体内 保证 | ||
1.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外壳体(2),外壳体(2)内设置有内壳体(11),内壳体(11)内部卡接有输入轴总成(3)、中间轴总成(4)和差速器总成(5),输入轴总成(3)、中间轴总成(4)和差速器总成(5)依次通过齿轮咬合安装在内壳体(11)内部,输入轴总成(3)、中间轴总成(4)和差速器总成(5)外部依次设置为第一润滑槽(6)、第二润滑槽(7)、第三润滑槽(8),外壳体(2)与内壳体(11)之间设置为导油槽(15),内壳体(11)沿导油槽(15)向内设置有第一油回路(14)和第二油回路(12),第一油回路(14)由沿内壳体(11)内壁向内弯曲结构(9)及其弯折末端组成,第一油回路(14)一端与差速器总成(5)侧壁上方的导油槽(15)连通,另一端导入差速器总成(5)外部的第三润滑槽(8)内,第二油回路(12)一端与输入轴总成(3)侧壁上的导油槽(15)连通,另一端导入输入轴总成(3)外部的第一润滑槽(6)内,中间轴总成(4)外部的第二润滑槽(7)上设置有导油嘴(13),导油嘴(13)口部通向第一润滑槽(6)外壁,输入轴总成(3)上方的内壳体(11)壁向内凹陷,在凹陷处安装有与导油嘴(13)相对应的挡油部,该挡油部与内壳体(11)内腔壁形成一体结构的挡油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内壳体(11)与外壳体(2)连接处还安装有若干加强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内壳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内壳体(11)内设置有与各轴成相适配的卡槽,第一油回路(14)和第二油回路(12)均为内壳体(11)结构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导油槽(15)底部设置有加油孔,外壳体(2)内底部设置为储油室,内壳体(11)底部一部分在储油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54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轴装置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装载机双变总成隔离架限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