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多介质滑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3578.4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堂海;舒永东;杜鹏;刘伟;吴百公;姚震球;凌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39/64 | 分类号: | H01R39/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环 转子 信号滑环 多介质 本实用新型 滑环组件 接线组件 冷却组件 接线盒 船用 壳体 气滑 下端 油液 体内 温度显示仪表 对外连接 过载能力 接线端子 壳体固定 冷却风机 内部安装 螺栓 大电流 低电压 低磨损 高效率 信号线 散热 铜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多介质滑环结构,包括一滑环组件,所述滑环组件包括一壳体以及油液、气滑环、信号滑环及电力滑环,其中信号滑环置于壳体内,所述信号滑环的转子与油液、气滑环的转子相连,所述信号滑环的转子的下端与电力滑环的转子相连,电力滑环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一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内置于壳体内的冷却风机;一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旁侧的动力接线盒,在动力接线盒内部安装有对外连接用的铜排、信号线用接线端子及滑环温度显示仪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多介质滑环结构具有低电压、大电流、高效率、低磨损、散热好、多介质等特点,电压范围为AC380~AC660V,过载能力15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滑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多介质滑环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滑环和油液、气滑环是独立的两套机构,并且基本运用于不同的场所,电滑环主要运用风电、航空、航天设备上、油液、气滑环更多的是运用于气缸、液压系统上。而吊舱式推进器,采用永磁电机直接驱动方式螺旋桨轴,同时能实现360度全回转,为了更方便,高效的转化电机动力源,信号源,需要采用高精度、高效率、高冗余性、空间利用性高的电滑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的传导电力系统的传导,也能满足系统所需的油液、气的传输的船用多介质滑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多介质滑环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滑环组件,所述滑环组件包括一壳体以及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油液、气滑环、信号滑环及电力滑环,其中信号滑环置于壳体内,所述信号滑环的转子的上端从壳体的上端伸出,并与油液、气滑环的转子相连,所述信号滑环的转子的下端与电力滑环的转子相连,电力滑环的下端从壳体的下端伸出,并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
一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内置于壳体内的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有一对,并分布在信号滑环的两侧;
一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旁侧的动力接线盒,在动力接线盒内部安装有对外连接用的铜排、信号线用接线端子及滑环温度显示仪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滑环的转子上设置有三相铜排,每相铜排由两组铜排组成,每组铜排并接而成,且在每组铜排的连接处均包裹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位于与信号滑环的转子的接触处及与电力滑环的接触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油液、气滑环通过旋转接头与信号滑环的转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滑环的转子与电力滑环的转子的中部部分均具有数块用于内部管道连接的绝缘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多介质滑环结构实现低压大电流的电力传动,完成油液、气、控制信号的稳定传输,防止油液的泄漏带来绝缘低问题,同时低转速下实现免维护的特点,具有低电压、大电流、高效率、低磨损、散热好、多介质等特点,电压范围为AC380~AC660V ,过载能力150%。
通过将油液、气滑环放置在所有滑环的最上方,也是考虑泄漏问题,在长期的振动等环境下,该旋转接头处总会出现松动,故将此油液、气滑环置于最上方,少许的泄漏液不会影响。
对于冷却组件的设置,通过两个冷却风机的配合,从而能够对滑环进行冷却,减少温度带来的磨损和点蚀现象。
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密封圈,从而能够对壳体与信号滑环、电力滑环的接触处进行密封,确保整个壳体的密封效果,避免造成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用多介质滑环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未经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35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刷自动加工成型装置
- 下一篇:管式集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