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节能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2035.2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4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叶可;于锋;文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赵荣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瓶 上端 混合液 缸盖 发动机缸体 分流 冷却结构 冷却液 连接板 油改气 支撑板 通风管 密封罩 节能 下端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加速冷却 节能减排 热量冷却 进液管 进液孔 喷液孔 外环管 支撑杆 风扇 冷液 吸收 冷却 能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节能冷却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3个支撑杆分别与冷液收集瓶、混合液收集瓶和分流液收集瓶连接,且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罩,且密封罩连接于风扇的前端,所述混合液收集瓶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上端与进液管相连接,所述混合液收集瓶通过喷液孔与外环管相连接,且混合液收集瓶的上端通过进液孔与连接板相连接。该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节能冷却结构,不仅能通过分流的方式加速冷却吸收发动机内部热量的冷却液,且能通过将冷的冷却液与热的冷却液进行混合,以便于降低冷却吸收发动机内部热量冷却液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节能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就是一种汽车油改气后发动机的缸体和盖体,由于汽车油改气后发动机动能来源的改变,所以油改气的发动机缸体和盖体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但是现有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冷却结构不便于节能,这是由于现有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冷却结构仅有一根冷却管道,这使得冷却液在进入发动机吸收热量后,不便于快速的将热量排向外部空气中,从而使得冷却液不能够快速的冷却,进而不利于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冷却,若需要增加冷却液的降温速度,将需要大功率的散热器,从而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节能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冷却结构不便于节能,且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改气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节能冷却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3个支撑杆分别与冷液收集瓶、混合液收集瓶和分流液收集瓶连接,且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下端设置有密封罩,且密封罩连接于风扇的前端,所述混合液收集瓶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上端与进液管相连接,所述混合液收集瓶通过喷液孔与外环管相连接,且混合液收集瓶的上端通过进液孔与连接板相连接,并且混合液收集瓶的内部设置有混液板,所述外环管设置于混合液收集瓶的外侧,且外环管通过冷夜输送管与冷液收集瓶相连接,所述混合液收集瓶通过分流输送管与分流液收集瓶相连接,且分流液收集瓶的右端连接有主输液管,所述主输液管上安装有输液泵,且主输液管的右端连接有出液管和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出液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匀的分布有孔洞,并且支撑板通过通风管与密封罩相贯通。
优选的,所述冷液收集瓶和主输液管之间等间距的分布有回流管,且回流管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与出液管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混合液收集瓶和连接板之间等角度的分布有进液孔,且连接板为中空结构,并且混合液收集瓶和连接板通过进液孔相贯通,同时连接板的轴线与进液管的轴线共线,进液孔的位置与喷液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冷夜输送管、分流输送管、出液管和回流管均为“S”形,且冷夜输送管、分流输送管、出液管和回流管的材质均为铜。
优选的,所述分流输送管等间距的分布于混合液收集瓶和分流液收集瓶之间,且分流输送管之间平行分布,并且混合液收集瓶为外方内圆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环管与混合液收集瓶之间等角度的设置有喷液孔,且混合液收集瓶、喷液孔和外环管相贯通,并且喷液孔的结构形状为偏心圆台,同时喷液孔的内端倾斜朝向混液板。
优选的,所述混液板的结构形状为贯通的圆台形,且混液板上端的半径大于其下端的半径,并且混液板的轴线与混合液收集瓶的轴线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2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节气门诊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缸径发动机用活塞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