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器弹簧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4099.6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0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国;余致迪;韩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座 上座体 移动块 支撑 环形阵列分布 汽车减震器 体内部 下座体 弹簧 伸入 外壁 下座 本实用新型 下座体内壁 圆心 并列设置 弹性连接 对称设置 固定焊接 内壁顶端 汽车驾驶 对齐 固定板 座体 损伤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弹簧座,包括弹簧座主体、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弹簧座主体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伸入至下座体内部,并与之弹性连接,所述下座体内壁对称设置有多组支撑块,多组所述支撑块以下座体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多组所述支撑块沿下座体的内壁顶端向下端延伸并列设置,所述上座体伸入至下座体内部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呈环形阵列分布在上座体的外壁,所述移动块的位置在支撑块之间并与之对齐,所述支撑块朝向移动块的面上固定焊接有连接块。该汽车减震器弹簧座,结构合理,损伤低,提升汽车驾驶安全性,可广泛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弹簧座。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升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目前,汽车减震器在减震的过程中,减震弹簧上下运动,与弹簧座发生触碰,弹簧座大多为固定设置,易受到损伤,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弹簧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器弹簧座,包括弹簧座主体、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弹簧座主体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伸入至下座体内部,并与之弹性连接,所述下座体内壁对称设置有多组支撑块,多组所述支撑块以下座体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多组所述支撑块沿下座体的内壁顶端向下端延伸并列设置,所述上座体伸入至下座体内部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呈环形阵列分布在上座体的外壁,所述移动块的位置在支撑块之间并与之对齐,所述支撑块朝向移动块的面上固定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支撑块呈垂直分布设置,所述移动块上表面与下表面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呈竖直分布设置,所述上座体的上表面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对称分布有两组,并与下座体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为L形结构,且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连接轴的外端并与之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两端固定焊接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在上座体的端面上对称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交错设置有两组,所述连接块远离支撑块的一端伸入至外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管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汽车减震器弹簧座,通过在弹簧座主体内部增设了第一弹簧,使得移动块可在两组支撑块之间来回移动,将上座体朝向下座体释放的冲击力缓冲,有效增加弹簧座主体的韧性,避免弹簧座主体在受到冲力后,无法释放,造成磨损引起不必要的损坏,通过连接杆与第二弹簧的设置进一步对上座体的冲力进行缓冲,减震效果好,该汽车减震器弹簧座,结构合理,损伤低,提升汽车驾驶安全性,可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簧座主体、2上座体、3下座体、4外管、5第一弹簧、6连接块、7固定板、8第二弹簧、9连接杆、10支撑块、11移动块、12连接环、13连接轴、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40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钢板弹簧前支座掌板
- 下一篇:避震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