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10532.7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3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许超;王博文;周月;孙立新;赵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蒋爱花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上壳体组件 壳体侧壁 防爆阀 壳体顶壁 上壳体 气密检测 排气 开口 本实用新型 爆破压力 便于拆卸 车辆电池 人员安全 乘客舱 容纳腔 工装 维修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池包领域,公开一种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和车辆。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包括电池包上壳体和防爆阀,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包括壳体顶壁和壳体侧壁,所述壳体侧壁位于所述壳体顶壁的一侧并围绕所述壳体顶壁布置以形成容纳腔,其中,所述壳体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并覆盖所述开口以能够向设置有包括所述电池包上壳体的电池包的车辆的侧部排气。这样,在该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安装到车辆后,防爆阀在电池包内的压力达到防爆阀的爆破压力时能够向车辆的侧部排气,保护车辆的乘客舱内的人员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和维修,并且当电池包整包进行气密检测时,也便于气密检测工装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车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性能的优劣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动力表现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电池包壳体需要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比如,在车辆发生碰撞后,电池包壳体需要对其中的电池包提供足够的防撞保护,以确保电池包的安全。
目前大部分纯电动汽车(EV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上壳体采用的材料为SMC材料,该类产品的强度,防火性能,材料密度都较为优秀,材料厚度一般在3.0mm-5.0mm之间,从而导致电池包壳体的重量较重。
此外,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衡量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当电芯失效向电池包内排放过多的气体导致电池包内气压骤增时,可以通过防爆阀将气体迅速排除,使电池包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但是,目前的电池包的防爆阀基本都案子在电池包的顶部,并在防爆阀的上方设置有防气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上壳体组件,以使得防爆阀能够朝向车辆的侧部排气,保护车辆的乘客舱内的人员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和维修,并且当电池包整包进行气密检测时,也便于气密检测工装的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包括电池包上壳体和防爆阀,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包括壳体顶壁和壳体侧壁,所述壳体侧壁位于所述壳体顶壁的一侧并围绕所述壳体顶壁布置以形成容纳腔,其中,所述壳体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并覆盖所述开口以能够向设置有包括所述电池包上壳体的电池包的车辆的侧部排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上壳体组件中,由于电池包上壳体的壳体侧壁上形成有开口,防爆阀设置在壳体侧壁上并覆盖开口以能够向设置有包括电池包上壳体的电池包的车辆的侧部排气,这样,在该电池包上壳体组件安装到车辆后,防爆阀在电池包内的压力达到防爆阀的爆破压力时能够向车辆的侧部排气,保护车辆的乘客舱内的人员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和维修,并且当电池包整包进行气密检测时,也便于气密检测工装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侧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内部延伸的凹陷腔,所述凹陷腔的腔底壁上形成有所述开口,所述凹陷腔的深度大于所述防爆阀的厚度,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凹陷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壁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侧壁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壁的部分向外凸出以在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内形成腔部,其中,所述腔部的腔顶壁和位于所述壳体顶壁的面内的腔侧壁的厚度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壁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与所述腔部的腔顶壁的厚度相同。
更进一步地,在电池包上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腔部包括位于所述壳体顶壁一端的第一腔部和间隔地位于另一端的第二腔部,其中,所述第一腔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腔部的第一腔部侧壁与所述第二腔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腔部的第二腔部侧壁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其他腔侧壁通过所述壳体侧壁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10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两端爆破的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萃取槽刮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