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速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3465.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1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琼玉;韦永福;张烁;王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圣特传感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487 | 分类号: | G01P3/487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9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速度采集 插接壳体 磁铁转轴 容置腔体 插接端 车速传感器 固定端 内凹槽 灌装 车速传感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 活动设置 霍尔芯片 密封设置 树脂密封 通信连接 突出设置 相对设置 轴向穿过 车载ECU 受潮 中心轴 中轴线 磁铁 树脂 松动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速传感器,其包括插接壳体、磁铁转轴以及速度采集电路板,所述插接壳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动力插接端和固定端,所述动力插接端和固定端之间的壳体内设有容置腔体;所述磁铁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中,其中心轴沿容置腔体的中轴线轴向穿过插接壳体的动力插接端突出设置;所述速度采集电路板设置在插接壳体外侧一内凹槽中、并与车载ECU通信连接,所述速度采集电路板上设置的霍尔芯片与所述磁铁转轴上的磁铁对应设置,且被灌装树脂密封在所述内凹槽中。所述车速传感器结构简单,且通过灌装树脂对速度采集电路板进行密封设置,避免速度采集电路板受潮和松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速度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车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车速传感器是用来检测电控汽车的车速的装置,有控制电脑用这个输入信号来控制发动机怠速、自动变速器的变扭器锁止、自动变速器换档及发动机冷却风扇的开闭和巡航定速等其它功能。现有的车速传感器结构复杂,且速度采集电路板容易受潮和松动,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车速传感器,解决现有车速传感器结构复杂,且速度采集电路板容易受潮和松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速传感器,所述车速传感器包括,
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动力插接端和固定端,所述动力插接端和固定端之间的壳体内设有容置腔体;
磁铁转轴,所述磁铁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中,其中心轴沿容置腔体的中轴线轴向穿过插接壳体的动力插接端突出设置;
速度采集电路板,所述速度采集电路板设置在插接壳体外侧一内凹槽中、并与车载ECU通信连接,所述速度采集电路板上设置的霍尔芯片与所述磁铁转轴上的磁铁对应设置,且被灌装树脂密封在所述内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磁铁转轴包括一圆柱形磁铁安装轴座,所述磁铁安装轴座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组对称设置的磁铁,每一组对称设置的磁铁均包含一N极磁铁和一S极磁铁。
优选的,所述磁铁转轴相对所述插接壳体的动力插接端设有沿其中心轴突出设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沿容置腔体的中轴线轴向穿过插接壳体的动力插接端突出设置;所述圆柱形磁铁安装轴座相对所述插接壳体的固定端一侧沿其中心轴内凹设有一抵接槽,所述抵接槽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抵接槽的底部,另一端抵接一弹珠,所述弹珠的直径大于压缩弹簧的直径以及抵接槽槽口直径;所述容置腔体相对固定端的一侧向内设有沿其中心轴线突出设置的抵接轴,所述磁铁安装轴座的一侧通过抵接槽套装在抵接轴上。
优选的,所述抵接轴的直径与抵接槽槽口直径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容置腔体的轴向本体长度大于磁铁安装轴座的轴向本体长度。
优选的,所述速度采集电路板上的霍尔芯片朝向磁铁一侧凸出设置。
优选的,所述霍尔芯片与磁铁之间的间距为2-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磁铁转轴的传动轴实现与车体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连接,带动磁铁转轴在插接壳体内转动,产生变化的磁场,设置在插接壳体上的霍尔芯片感应磁铁转轴的磁场变化,根据磁场变化识别变速箱的转速大小并通过速度采集电路板发送给车载ECU,同时通过灌装树脂对速度采集电路板进行密封设置,避免速度采集电路板受潮和松动。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速传感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检测精度高,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速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圣特传感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艾圣特传感系统(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3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