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管胀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4818.1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6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超;林明琨;王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东星空调管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0 | 分类号: | F16L5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管 安装孔 旋槽 双管 胀接 汽车空调管路 环形凸起 沉台孔 压板 本实用新型 配合件 中心距 上端 适配 同轴 下端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管胀接结构,包括压板、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上端设有与其同轴的沉台孔,所述第二铝管上设有与所述沉台孔相适配的环形凸起,且所述环形凸起设于所述第二旋槽部的下端;提高了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之间中心距的精度,能够保证双管胀接结构很好的安装在配合件上,降低废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管胀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管胀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管路双管胀接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所述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所述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分别通过旋槽工艺形成;压板一般是通过挤压工艺成型,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安装孔上的芯头支撑较弱,在淬火及挤压过程中芯头易摆动,两个安装孔中心距无法精准保证,一般可控水平为±0.2mm;但是,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均是用于与配合件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的,配合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中心距精度较高,若两个安装孔的中心距精度不能够得到保证,那么与两个安装孔分别同轴的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就无法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实现装配,造成废品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与配合件精确装配的汽车空调管双管胀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空调管双管胀接结构,包括压板、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铝管和第二铝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上端设有与其同轴的沉台孔,所述第二铝管上设有与所述沉台孔相适配的环形凸起,且所述环形凸起设于所述第二旋槽部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沉台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中心距的尺寸公差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中心距的尺寸公差。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采用挤压工艺成型。
进一步,所述沉台孔采用机加工制备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和/或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齿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采用胀接工艺将已经旋槽后的第一铝管安装入压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内;
然后,采用胀接工艺将第二铝管安装入压板上的第二安装孔内,同时第二铝管上的环形凸起的下端面紧贴所述沉台孔的底面,所述环形凸起采用镦头工艺形成,所述第二旋槽部采用旋槽工艺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第一旋槽部和第二旋槽部之间中心距的精度,虽然第二旋槽部和第二安装孔可能出现不完全同轴的情况,在偏差控制在±0.1mm,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影响使其使用,能够保证双管胀接结构很好的安装在配合件上,降低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东星空调管路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东星空调管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48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