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4462.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8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付鑫;文世红;罗御;董昕昕;马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B62D33/067 |
代理公司: | 42110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党婧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悬 减震器 驾驶室 前悬 悬置 本实用新型 中型商用车 驾乘舒适性 上支架总成 隔振效果 吸收冲击 右翻转臂 中型卡车 隔振率 上支架 稳定杆 下支架 限位块 衰减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悬置,包括前悬总成和后悬总成,所述后悬总成包括左后悬总成及右后悬总成、左右后悬上支架;所述前悬总成包括左、右前悬上支架总成,左、右翻转臂,稳定杆,减震器,减震器下支架,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前、后悬均采用能大幅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的减震器等组件,从而将中型商用车的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置改进为四点全浮,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中型商用车驾驶室的隔振率,改善了驾乘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悬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中型卡车在轻抛货物的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1000公里内的中短途运输中成为了主力车型。如此一来,用户对中型卡车驾驶室的舒适性,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中型卡车悬置均采用半浮悬置,其在驾驶前部两个支撑点采用橡胶隔振垫铰接固定,后悬采用弹簧阻尼原件构成浮动式连接,但是驾驶室前部支撑点的橡胶悬置因橡胶本身的非线性原因其阻尼偏小,动刚度大,使悬置整体的隔振效果较弱,驾乘员的舒适感不理想,无法满足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追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四点浮动、缓冲减震效果较好,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驾驶室悬置。
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型车驾驶悬置包括两部分:前悬总成和后悬总成。所述后悬总成包括左后悬总成及右后悬总成、左右后悬上支架。所述前悬总成包括左、右前悬上支架总成,左、右翻转臂,稳定杆,减震器,减震器下支架,限位块。
所述左、右翻转臂前端通过一稳定杆连接,所述左、右翻转臂前部上端设有台肩,在台肩处与所述左、右前悬上支架铰接;在所述左、右翻转臂前部,台肩后处、翻转臂外侧连接垂直设置的前悬减震器,所述前悬减震器另一端与所述减震器下支架铰接。所述前悬上支架包括前板,槽型底板,翻转轴,限位轴,复合翻转衬套,所述左右前悬上支架槽型底板及前板与驾驶室总成连接,槽型底板与驾驶室总成底板纵梁用六个螺栓固定连接,前板与驾驶前板用三个螺栓连接。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稳定杆下方。
所述后悬总成包括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由锁体总成、后悬弹簧减震器、舒适衬套,后悬下支架组成。所述后悬下支架上端孔内装有所述舒适衬套,所述锁体总成一端与所述后悬下支架上端铰接,铰接轴穿过所述舒适衬套,所述锁体另一侧下端与所述后悬弹簧减震器铰接,所述弹簧减震器另一端与所述后悬下支架铰接。
上述驾驶室全浮悬置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方案中,所述左、右前悬上支架的翻转,采用复合衬套支撑,且复合衬套带有自润滑功能,所述翻转轴穿过所述衬套与所述限位板压合后,可起到翻转免维护功能。
具体方案中,所述前悬减震器布置在所述稳定杆下方。
具体安装中,所述后悬总成采用分体布局,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分别在两侧无横向连接。所述锁体同时与所述后悬弹簧减震器和所述后悬下支架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悬弹簧减震器与所述后悬下支架行成一个小于45°的锐角,所述后悬下支架与所述锁体铰接需有舒适衬套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前悬弹簧减震器阻尼系数在0.45-1.05之间,阻尼力在200N-3500N之间,所述后悬弹簧减震器阻尼系数在0.3-0.7之间,阻尼力在100N-800N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专利前、后悬均采用能大幅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的减震器等组件,从而将中型商用车的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置改进为四点全浮,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中型商用车驾驶室的隔振率,改善了驾乘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4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货车车厢顶轨连接结构
- 下一篇:履带式车辆驾驶室翻转机构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