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4906.X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6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杰;吕甲甲;王满祥;何富军;黄伦路;钟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2 | 分类号: | B62D35/02;B60R13/08 |
代理公司: | 32307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齐棠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护板 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 主体表面 底盘 平行 汽车长度方向 汽车工程领域 安装方便 侧翼结构 车身方向 电动汽车 对称设置 气流冲击 气流导向 汽车底板 汽车前舱 前端设置 续航里程 导流孔 排水孔 平整化 下表面 风阻 前舱 整车 机舱 积水 零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涉及汽车工程领域,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包括相互连接前下护板和后下护板,前下护板前端设置为向车身方向倾斜的第一平面,后端设置为平行汽车底板的第二平面;后下护板包括平行于电池包下表面的主体和对称设置在主体沿汽车长度方向两侧的侧翼结构;前下护板和主体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避免下护板积水的排水孔,且后下护板主体表面设置有用于气流导向的导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平面将前舱至电池包平整化,减少气流冲击底盘及电池包,保护机舱内及底盘零部件,降低整车风阻,提高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下护板安装在车身底部,对前舱及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下护板的更重要作用是平整化底盘,梳理下车身气流,减少气流冲击悬架、电池包等部件,进而降低整车风阻,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高速工况下,有近一半的动力用来克服空气阻力,因此,减小风阻系数降低气动阻力对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而言,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大多新能源汽车悬架、电池均裸露在车身下方,气流会很明显的冲击悬架及电池包,形成高压区并产生明显的涡流,增大风阻系数,从而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207931821U公开的一种降低车辆风阻的结构以及电动汽车。该结构,包括前舱下护板、气坝组件以及前轮导风板组件。气坝组件设置在前舱下护板的底壁上。前轮导风板组件设置在前舱下护板的两个侧边处;第二前轮导风板设置在前舱下护板的第二侧边处;前舱下护板、气坝组件和前轮导风板组件设计成一体式,一方面便于安装管理,另一方面降低车辆风阻;但是上述结构中气坝组件为垂直前舱下护板平面的结构,不利于气流在下护板表面的传递,会部分增大风阻系数,会有一定的动力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及电动汽车,使得汽车前舱平整化,保证前舱下方气流流动顺畅,减小气流冲击底盘零部件,降低整车风阻系数。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舱下护板,定义汽车头部方向为前方,汽车尾部方向为后方,汽车前舱下护板包括相互连接前下护板和后下护板;所述前下护板前端设置为向车身方向倾斜的第一平面,后端设置为平行汽车底板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过渡结构;所述第一平面前端连接于前保险杠,第一平面沿汽车长度方向的侧边连接于前轮胎护板;所述第二平面前端连接于第一平面后端,第二平面中部连接于底盘副车架,第二平面后端连接于后下护板;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孔;所述后下护板包括平行于电池包下表面的主体和对称设置在主体沿汽车长度方向两侧的侧翼结构;所述主体前端连接于前下护板,主体中部连接于底盘副车架,主体后端连接于电池包,主体表面设置有第二排水孔和导流孔;所述侧翼结构与车身裙边适配。
其中,下护板采用与汽车多处固定的方式,减小气流对底盘零部件的冲击;下护板的平面设计有利于使汽车前舱平整化,弧形过渡结构用于避免连接处出现台阶结构,使得前舱下方气流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整车风阻系数;排水孔用于避免前舱下护板靠近汽车底板方向积水,增加下护板质量,导致下护板下沉或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前下护板的第二平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汽车长度方向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延伸至第一平面;所述后下护板的主体表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汽车长度方向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与前下护板表面连接处以及第二加强筋的两端与主体表面连接处均采用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向远离汽车前舱方向凹陷,定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向远离汽车前舱方向凹陷的深度为H,H<10mm;加强筋一方面有利于增大前下护板和后下护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加强筋向远离汽车底板方向凹陷,有利于减小加强筋对前舱下方气流的影响;此外加强筋与下护板连接处均采用平滑过渡结构,用于避免形成台阶结构,台阶结构会导致整车风阻系数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4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升阻比定风翼
- 下一篇:汽车备胎升降器自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