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9203.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0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曾义海;张敏;陈巍巍;吴鑫;母岩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0 | 代理人: | 曹康华 |
地址: | 2015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壳 混合筒 进气通道 燃烧器 蓄热式 正对 本实用新型 炉壳内壁 中空设置 内保温 蓄热体 节能 炉子 出气通道 废气燃烧 炉壳外壁 内部镂空 热量储存 上部侧壁 防爆门 喷火口 上端面 外侧面 外顶部 下端面 外壁 网孔 穿过 节约 能源 | ||
1.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包括燃烧器(1)、内部为中空设置的炉壳(2)、设于炉壳内壁的骨架(3)及贴于炉壳内壁中空设置的内保温棉(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炉壳(2)内中上部的外壁带有网孔且内部镂空的混合筒(5),所述燃烧器(1)设置在炉壳(2)外顶部并且燃烧器(1)部分穿过炉壳(2)及内保温棉(4),燃烧器(1)的喷火口正对混合筒(5)上端面,在炉壳(2)中部设有混焰锥(6),混焰锥(6)的尖端正对混合筒(5)的下端面;在炉壳(2)中下部设有两层隔开、厚度在10cm至20cm的蓄热体(7);所述炉壳(2)外壁设置有进气通道(201)、出气通道(202)、防爆门(203),所述进气通道(201)设置在炉壳(2)上部侧壁上且进气通道(201)正对混合筒(5)外侧面;所述出气通道(202)设置在炉壳(2)底部,所述防爆门(203)设置在炉壳(2)中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5)为上窄下宽结构,混合筒(5)的上半部分为圆台体、下半部分为圆柱体,混合筒(5)的上端面、下端面及外侧面均分布有网孔(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筒(5)上端面设有与燃烧器(1)的喷火口口径大小相同的镂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3)上设有朝炉壳(2)中心方向延伸的凸缘(701),凸缘(701)上放置有金属网(702),凸缘(701)与金属网(702)固定连接,蓄热体(7)设在金属网(70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702)的孔径为5cm至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棉(4)是由硅酸铝板和硬质陶瓷纤维板叠放制成,且硅酸铝板和硬质陶瓷纤维板是通过不锈钢焊丁及压板固定在炉壳(2)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铝板和硬质陶瓷纤维板之间错位叠放,所述硅酸铝的密度大于160kg/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棉(4)由陶瓷纤维模块制成,且陶瓷纤维模块是通过内置不锈钢焊丁及螺栓固定在炉壳(2)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节能TO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01)与炉壳(2)的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进气通道(201)与骨架(3)的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进气通道(201)与内保温棉(4)的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所述出气通道(202)与炉壳(2)的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出气通道(202)与骨架(3)的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出气通道(202)与内保温棉(4)的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力同环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92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氢废气的焚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热氧化炉RTO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