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加热均匀型煮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0958.4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9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司武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蒸小皖餐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A23P30/00;A23P30/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工业园时***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加热 均匀 型煮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加热均匀型煮锅,包括煮锅、锅盖、转轴、导热块、固定块、第一搅拌叶。本实用新型设置导热块,使锅底受热时,导热块将锅底的热量通过其上储液腔内高导热液体传递至转轴上,由于转轴从锅盖延伸至锅底,即,转轴贯穿食材的顶部及底部,使得由导热块传递其上的热量散发至食材中,使得处于不同位置的食材能够均匀受热,设置第一搅拌叶,使得在熬煮时,通过搅拌使不同位置的食材循环移动,防止产生受热盲区,设置第二搅拌叶通过传动单元驱动其与第一搅拌叶搅拌方向相反,减少了食材的受热盲区,提高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加热均匀型煮锅。
背景技术
在对食材进行加工时,往往会需要对食材进行熬煮,熬煮使用的设备一般为煮锅,现有的煮锅在熬煮作业时,通过外部加热装置对锅底进行加热,使煮锅内的食材进行煮制,由于热量是从锅底传递至煮锅侧壁的,热传递速度较慢,使得煮锅内的食材处于锅底位置的受热较快,而处于其他位置的食材受热较慢,因此导致了煮锅内食材受热不均,导致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加热均匀型煮锅,它可以实现提高食材受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加热均匀型煮锅,包括通过安装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煮锅、设于煮锅上的锅盖,还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竖直穿透锅盖且能自由转动,其由外部电机驱动转动;
导热块,所述导热块设于转轴底端,对应的所述煮锅底部设有供导热块卡合且能自由转动的卡槽,所述导热块内设有延伸至转轴上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高导热液体;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套装在转轴上;
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成对固接在固定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高导热液体为菜籽油。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成对设于转轴上,其由传动单元驱动其与所述第一搅拌叶搅拌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转动环、主动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所述转动环套接在转轴上且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内齿轮套接在转轴上且与转动环固接,所述主动齿轮套装在转轴上,所述行星齿轮通过安装轴销转动连接在煮锅内,其与所述主动齿轮、内齿轮组成齿轮传动机构,且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驱动所述内齿轮反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环内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套装在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导热块,使锅底受热时,导热块将锅底的热量通过其上储液腔内高导热液体传递至转轴上,由于转轴从锅盖延伸至锅底,即,转轴贯穿食材的顶部及底部,使得由导热块传递其上的热量散发至食材中,使得处于不同位置的食材能够均匀受热,设置第一搅拌叶,使得在熬煮时,通过搅拌使不同位置的食材循环移动,防止产生受热盲区,设置第二搅拌叶通过传动单元驱动其与第一搅拌叶搅拌方向相反,相对传统方式,单方向进行搅拌,使得食材通过不同方向作用力,混合更均匀,因此,减少了食材的受热盲区,提高传热效率,设置传动单元由主动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组成,通过主动齿轮转动,使行星齿轮反向转动,再通过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内啮合,使得内齿轮与主动齿轮转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二搅拌叶与第一搅拌叶的搅拌方向相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同时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蒸小皖餐饮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蒸小皖餐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09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