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0670.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1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力;何文俊;蒋兴旺;毛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连 检测模块 继电器 主继电器 高压配电盒 集成继电器 快充继电器 电动汽车 预充 低压控制接口 本实用新型 电流检测端 触点 电机控制器 车辆行驶 电池接口 大电流 电阻 烧蚀 充电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包括:低压控制接口、快充接口、快充继电器、电池接口、主继电器、预充继电器、预充电阻、电机控制器接口和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第一电流检测端连接快充继电器的第二触点,其第二电流检测端连接主继电器的第二触点;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连接低压控制接口。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在车辆行驶前和充电前,通过对主继电器和快充继电器的粘连判断,可以有效防止主继电器粘连时因没有实施预充程序而产生大电流损坏负载、电路甚至是烧蚀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
背景技术
安全是汽车最基本的属性,安全性能应该是评价一款新能源汽车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其中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是所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大电流分配单元PDU。采用集中配电方案,结构设计紧凑,接线布局方便,检修方便快捷。根据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需求,高压配电盒还要集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单元,从而更进一步简化整车系统架构配电的复杂度。目前,没有针对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故障的应急措施,容易导致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可以第一时间检测到电动汽车的主回路的主继电器以及快充回路的快充继电器的粘连故障并将故障信号反馈至BMS(电池管理系统)车量发出故障警示并采取保护动作,从而预防因继电器粘连引发电电路、负载损坏甚至是烧蚀等事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包括:低压控制接口、快充接口、快充继电器、电池接口、主继电器、预充继电器、预充电阻、电机控制器接口和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所述快充接口的正极依次通过所述快充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连接电池接口的正极;所述快充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依次通过主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连接电机控制器接口的正极,同时又依次通过预充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以及预充电阻连接电机控制器接口的正极;所述快充接口的负极与电池接口的负极和电机控制器接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第一电流检测端连接快充继电器的第二触点,其第二电流检测端连接主继电器的第二触点;所述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连接低压控制接口。
优选地,所述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还包括:第一熔断器和车载充电器接口;所述第一熔断器的一端连接车载充电器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继电器的第二触点。
优选地,所述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还包括:第二熔断器和DC/DC接口;所述第二熔断器的一端连接DC/DC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继电器的第二触点。
优选地,所述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还包括:第三熔断器和加热器接口;所述第三熔断器的一端连接加热器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继电器的第二触点。
优选地,所述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还包括:第四熔断器和空调压缩机接口;所述第四熔断器的一端连接空调压缩机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继电器的第二触点。
优选地,所述集成继电器粘连检测模块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还包括:用于集成各器件的箱体和箱盖。
优选地,所述箱体和箱盖的材料为铝合金。
优选地,所述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设有发泡密封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0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