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2077.0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梅雨;王子亮;谢光军;祝凯方;蒋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00 | 分类号: | B60G11/00;B60G11/113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31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板 后桥板簧 商用车 簧体 本实用新型 后桥总成 润滑装置 影响工作效率 整车动力性 板簧总成 传统钢板 弹簧结构 弹性形变 汽车行驶 顶端面 棉花层 润滑油 渗透板 舒适性 注油口 生锈 板簧 对板 衰减 整车 磨损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其结构包括后树脂板簧总成、后桥总成、和润滑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通过设置了后树脂板簧总成于后桥总成顶部左右两端,板簧总成用后树脂板簧体代替传统钢板弹簧结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后树脂板簧体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吸收和衰减来自路面的振动,解决了板簧重量大,影响了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发挥,影响了整车舒适性,易磨损生锈,增加了后期使用成本的问题,通过设置了润滑装置于后树脂板簧总成顶端面内中部,通过注油口对棉花层进行注入润滑油,并通过渗透板进行渗透润滑,解决了无法对板簧体进行润滑,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属于板簧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板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中最传统的弹性元件,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弹性元件,它是由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的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但是现有技术板簧重量大,影响了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发挥,影响了整车舒适性,易磨损生锈,增加了后期使用成本,无法对板簧体进行润滑,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以解决板簧重量大,影响了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发挥,影响了整车舒适性,易磨损生锈,增加了后期使用成本,无法对板簧体进行润滑,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包括后树脂板簧总成、后桥总成、连接线、后桥驱动、轮毂和润滑装置,所述后树脂板簧总成底部设置有后桥总成,所述后桥总成后端面左右两端与连接线相连接,所述后桥总成前端面内中部设置有后桥驱动,所述后桥总成左右两端与轮毂相连接,所述后树脂板簧总成顶端面内中部设置有润滑装置,所述后树脂板簧总成由后树脂板簧体、定位板拖和后板簧吊耳组成,所述后树脂板簧体外侧中部与定位板拖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后树脂板簧体左右两端通过手弧焊的方式与后板簧吊耳进行焊接,所述定位板拖底端面设置于后桥总成顶部左右两端,所述润滑装置由主体、活动盖、注油口、渗透板、棉花层和固定板组成,所述主体前端面中部通过铰链与活动盖进行铰链连接,所述活动盖前端面左端设置有注油口,所述主体顶端设置有渗透板,所述渗透板底端设置有棉花层,所述棉花层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主体左右两端与后树脂板簧总成顶端面内中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板簧吊耳设置有两组,并且呈相对分布,便于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后树脂板簧总成设置有两组,并且呈并排分布,重量轻,性能好。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口前端设置有密封盖,并且密封盖内侧设置有橡胶圈,有利于对注油口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板内中部设置有渗透孔,并且渗透孔直径为5MM,尺寸适中,润滑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棉花层厚度为1CM,厚度适中,吸油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商用车新型后桥板簧,通过设置了后树脂板簧总成于后桥总成顶部左右两端,板簧总成用后树脂板簧体代替传统钢板弹簧结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后树脂板簧体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吸收和衰减来自路面的振动,解决了板簧重量大,影响了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能的发挥,影响了整车舒适性,易磨损生锈,增加了后期使用成本的问题,通过设置了润滑装置于后树脂板簧总成顶端面内中部,通过注油口对棉花层进行注入润滑油,并通过渗透板进行渗透润滑,解决了无法对板簧体进行润滑,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桥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树脂板簧总成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树脂板簧总成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2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