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预制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0479.5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9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泓斌;黄万禧;刘灿团;李缙;陈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C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预制 加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预制加工系统,包括开料设备、前期处理设备、预制处理设备与输出设备;开料设备设置承载台与切割装置,切割装置设置于承载台上;前期处理设备与出料端相邻设置;预制处理设备与前期处理设备相邻设置;输出设备与预制处理设备相邻设置,输出设备邻近施工现场设置。这样,可灵活地设置在施工现场或附近,且易于搬迁转移到新的施工现场,从而实现了钢筋预制加工,并使得施工现场可直接得到按施工顺序输出的预制钢筋骨架,在施工位置处只要进行组合拼装即可,节约了施工位置处的人力资源,减少了大量施工人员对预制钢筋骨架成品的扰动,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有利于提升加工质量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钢筋预制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物当中的构件主要有:楼(屋)面、墙体、柱子、基础等。其与结构构件的概念不尽相同,结构构件是构成结构受力骨架的要素,当然也包括梁、板、墙体、柱子、基础等,但它一般是按照构件的受力特征划分的,分为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压弯构件等。
目前国内工程项目的钢筋工程施工,通常是在工程现场设钢筋加工车间,对钢筋原材料(直条原料、盘条原料等)进行开料、成型(主筋、箍筋),然后运输到施工作业面钢筋绑扎和焊接。传统工艺的绝大部分钢筋绑扎及焊接工作在施工面完成。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钢筋的人工放样;2)基于人工操作的钢筋开料及成型;3)钢筋运输至施工作业面;4)钢筋绑扎、焊接及机械连接。
但是,这样的施工操作,需要大量现场人力资源,具体地说,传统工艺存在钢筋开料、钢筋成型(弯曲、切断)、钢筋的绑扎和焊接等大量人工工作,施工质量良莠不齐,不易于控制。并且,传统工艺在施工作业面上的都是由人工作业完成,劳动力投入大,施工周期长。此外,由于传统工艺的绝大部分钢筋绑扎及焊接,都是由工人在施工作业面完成,大量的人员走动对钢筋作业成品影响大,通常出现因踩踏引起钢筋错位、钢筋保护层不足等现象,导致如楼板开裂、钢筋外露等严重工程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钢筋预制加工系统。
一种钢筋预制加工系统,其包括开料设备、前期处理设备、预制处理设备与输出设备;
所述开料设备设置承载台与切割装置,所述承载台设置有进料端与出料端,所述切割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对所述承载台上的各类型的待处理钢筋进行开料切割得到各类型的钢筋待处理件;
所述前期处理设备与所述出料端相邻设置,用于对各类型的钢筋待处理件进行前期处理,得到各类型的钢筋初步成品件;
所述预制处理设备与所述前期处理设备相邻设置,用于对各类型的钢筋初步成品件进行预制处理,得到若干整体的预制钢筋骨架;
所述输出设备与所述预制处理设备相邻设置,并且所述输出设备用于邻近施工现场设置,按施工顺序输出各所述预制钢筋骨架到所述施工现场。
上述钢筋预制加工系统,其中的开料设备、前期处理设备、预制处理设备与输出设备,均可灵活地设置在施工现场或者施工现场附近,且易于搬迁转移到新的施工现场,从而将在施工作业面进行的一些钢筋处理操作,转到施工现场或邻近施工现场的系列设备进行,从而实现了钢筋预制加工,并使得施工现场或其施工位置可以直接得到按施工顺序输出的预制钢筋骨架,在施工位置处只要进行组合拼装即可,一方面节约了施工位置处的人力资源,减少了传统方式的大量施工人员对预制钢筋骨架成品的扰动,另一方面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三方面还有利于提升加工质量可靠性,避免了如因钢筋踩低导致后期楼板开裂、钢筋保护层不足等工程质量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预制加工系统还包括吊装设备,所述吊装设备与所述输出设备相邻设置,所述吊装设备用于按施工时序吊装各所述预制钢筋骨架到所述施工现场相应的施工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0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结构和方法
- 下一篇:自动引导车辆机器人及其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