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压力缸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04154.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1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哲;土屋元;石川真之;矢岛久志;金泽猛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5B11/064 | 分类号: | F15B11/064;F15B11/024 |
代理公司: | 31300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旁通 切换阀 配管 流体压力缸 气体供给源 杆侧缸室 盖侧 缸室 对流体压力 供给气体 流通状态 排出状态 气体通过 驱动装置 复原 驱动 | ||
用于对流体压力缸(12)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10)具有:气体供给源(52),该气体供给源供给气体;切换阀(14),该切换阀对所述气体相对于所述流体压力缸(12)的供给/排出状态进行切换;旁通配管(20),该旁通配管将所述流体压力缸(12)的盖侧缸室(16)和杆侧缸室(18)连接;以及旁通切换阀(22),该旁通切换阀对所述旁通配管(20)中的气体的流通状态进行切换。而且,在流体压力缸(12)的复原工序中,通过使旁通切换阀(22)处于打开状态,而使盖侧缸室(16)的气体通过旁通配管(20)向杆侧缸室(18)供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流体的供给作用下进行驱动的流体压力缸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日本特开2018-054117号公报中提出一种驱动装置,对于在流体的供给作用下进行驱动的流体压力缸而言,在使其活塞向一方向驱动的驱动工序中使该流体压力缸以较大的输出进行动作,并且在使活塞向与该驱动工序相反的方向驱动的复原工序中,抑制上述输出而迅速地进行动作。
该驱动装置应用于流体压力缸,具有:能够切换多个流路的切换阀、以及供给高压气体的气体供给源,在上述切换阀的切换作用下从气体供给源向流体压力缸的盖侧缸室供给高压气体,同时经由节流阀而从排气口排出杆侧缸室的气体。
另外,在切换阀中的第五口与盖侧缸室之间设置有止回阀,允许从上述盖侧缸室向切换阀侧的气体的流动。而且,当在流体压力缸的复原工序中从盖侧缸室排出气体时,其一部分从盖侧缸室通过切换阀而向杆侧缸室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用所排出的流体对流体压力缸进行驱动,从而减少流体的消耗量,并且进一步缩短复原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流体压力缸的驱动方法,具有驱动工序和复原工序,在该驱动工序中,在流体的供给作用下使活塞向一方向移动,在该复原工序中,使活塞向另一方向移动的复原工序,
在驱动工序中,从供给源向流体压力缸中的一方的缸室供给流体,并且从另一方的缸室向外部排出流体;
在复原工序中,向另一方的缸室供给积蓄在一方的缸室中的流体的一部分而使活塞向另一方向移动规定的距离;以及
从供给源向另一方的缸室供给流体而使活塞进一步向另一方向移动,并且从一方的缸室向外部排出流体。
根据本发明,在流体压力缸的驱动工序中,从供给源向流体压力缸中的一方的缸室供给流体,并且从另一方的缸室向外部排出流体。另外,在流体压力缸的复原工序中,向另一方的缸室供给积蓄在一方的缸室中的流体的一部分,而使活塞朝向另一方向移动了规定的距离,然后,从供给源向另一方的缸室供给流体而使活塞进一步向另一方向移动。
因此,在流体压力缸的复原工序中,利用从一方的缸室排出的流体而使活塞移动,由此与仅利用来自供给源的流体来进行复原动作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减少流体的消耗量。另外,在复原工序中,在活塞开始移动的同时,能够使来自一方的缸室的流体向另一方的缸室供给而增加压力,并且减少一方的缸室的压力,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活塞的复原动作。
其结果为,在流体压力缸的复原工序中利用所排出的流体而对活塞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减少流体的消耗量,并且进一步缩短复原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压力缸的驱动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流体压力缸向推出侧进行动作而被保持时的电路图。
图3是在图2的驱动装置中流体压力缸由于所排出的气体而向拉入侧进行动作时的电路图。
图4是在图3的驱动装置中使流体压力缸进一步向拉入侧进行动作时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4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