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碳用钢板以及渗碳用钢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4206.8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3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元仙;匹田和夫;户田由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1/06;C21D9/46;C22C38/14;C22C38/58;C22C3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碳 钢板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延性更优异的渗碳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钢板以质量%计含有C:0.02%以上且小于0.30%、Si:0.005%以上且小于0.5%、Mn:0.01%以上且小于3.0%、P:0.1%以下、S:0.1%以下、sol.Al:0.0002%以上且3.0%以下、N:0.2%以下、Ti:0.010%以上且0.150%以下,余量由Fe和杂质组成,每1000μm2中的碳化物的个数为100个以下,长宽比为2.0以下的碳化物的个数比率相对于全部碳化物为10%以上,碳化物的平均圆当量直径为5.0μm以下,铁素体的平均晶粒直径为10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渗碳用钢板以及渗碳用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汽车的齿轮、离合器板、减震器等机械结构部件,不仅要求耐久性高,还要求能廉价地制造。一般而言,作为这些部件的制造方法,开始进行使用热锻材的切削和渗碳处理。然而,面对成本降低的要求提高,推进了如下的技术开发:将热轧钢板、冷轧钢板作为坯料,进行冷加工,成型为构件的形状后,进行渗碳处理。
应用上述技术时,对钢板同时要求冷加工性和渗碳热处理后的淬透性。一般而言,为了提高淬透性,渗碳用钢板的拉伸强度越高越优选。然而,提高钢板的强度会导致冷加工性劣化。因此,寻求兼顾上述互悖的特性的技术。
冷加工中,将坯料冲裁,接着,经过弯曲加工、拉深加工、扩孔加工等而将构件成型。对液力变矩器的减震器部件等复杂形状的构件的成型由各种变形模式的组合构成。因此,通过能改善弯曲性、扩孔性等之类的拉伸凸缘成型性的方法、或能明显提高钢板的延性的方法,可以提高冷加工性。从上述观点出发,近年来,提出了各种技术。
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热轧钢板的组织,之后,实施球状化退火,使碳化物球状化。
另外,以下的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在控制碳化物的粒径的基础上,控制铁素体晶界的碳化物的个数相对于铁素体晶粒内的碳化物的个数的比率,进而控制作为母相的铁素体的晶粒直径,从而提高渗碳后的构件的冲击特性。
另外,以下的专利文献3中出了如下技术:在控制碳化物的粒径和长宽比、以及作为母相的铁素体的晶粒直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铁素体的长宽比,从而提高冷加工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94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190370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148037号
发明内容
上述机械结构部件为了提高强度而要求淬透性。即,为了通过冷加工对具有复杂的形状的构件进行成型,要求在维持淬透性的同时确保成型性。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以碳化物的形态控制为主的显微组织控制中,所得钢板缺乏延性,难以加工成复杂的形状的构件。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以碳化物和铁素体的显微组织控制为主的制造方法中,所得钢板的成型性虽然得到改善,但是难以确保加工成复杂的形状的构件所需的延性。进而,上述专利文献3所提出的方法中,所得钢板的成型性虽然得到改善,但是仍然难以确保加工成复杂形状的构件所需的延性。如上所述,在以往提出的技术中,难以提高渗碳用钢板的延性,因此,特别是对液力变矩器的减震器部件等复杂形状的部件的应用淬透性高的钢板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延性更优异的渗碳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4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