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4284.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6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靖;陈鹏;梁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20 | 分类号: | B64C11/20;B64C1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丽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动力 组件 飞行器 | ||
一种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其中,在距离桨毂(10)的中心为螺旋桨(100)的半径的41.7%处,桨叶(20)的攻角为17.57°±2.5°;在距离桨毂(10)的中心为螺旋桨(100)的半径的50%处,桨叶(20)的攻角为16.65°±2.5°;在距离桨毂(10)的中心为螺旋桨(100)的半径的58.3%处,桨叶(20)的攻角为15.62°±2.5°;在距离桨毂(10)的中心为螺旋桨(100)的半径的66.7%处,桨叶(20)的攻角为14.48°±2.5°;在距离桨毂(10)的中心为螺旋桨(100)的半径的75%处,桨叶(20)的攻角为13.21°±2.5°。采用桨叶翼型渐变的螺旋桨能使得螺旋桨在沿着桨叶的展向的每一段都处于最佳工作段,在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拉力和效率、增加飞行器的继航距离以提高飞行性能的同时,还减少了桨叶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使得飞行器在悬停时更安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领域,特别涉及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飞行器上的螺旋桨,作为飞行器的重要关键器件,其用于将电机或发动机中转轴的转动转化为推力或升力。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在旋转中,桨叶各部分的湍流以及下洗气流冲击飞行器外壳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其与电机噪声和结构震动噪声往往会叠加在一起,并放大某些频段噪声,导致飞行器总体噪声较大,使用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包括桨毂和桨叶,所述桨叶连接在所述桨毂上,其中: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41.7%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7.57°±2.5°;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5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65°±2.5°;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58.3%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5.62°±2.5°;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66.7%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4.48°±2.5°;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75%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3.21°±2.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25%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9.02°±2.5°;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33.3%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8.40°±2.5°;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83.3%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1.68°±2.5°;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91.7%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9.56°±2.5°;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为所述螺旋桨的半径的100%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5.96°±2.5°;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3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9.02°;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4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8.40°;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5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7.57°;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6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6.65°;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7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5.62°;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8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4.48°;及/或
在距离所述桨毂的中心90mm处,所述桨叶的攻角为13.21°;及/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4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结构、云台和无人机
- 下一篇:压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