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角识别方法、交叉角识别装置及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6252.X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2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笃;石塚翔太;冈部佑斗;新国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B37/58 | 分类号: | B21B37/58;B21B37/00;B21B3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识别 方法 装置 轧机 | ||
本发明提供这样的方法:在至少包含一对作业辊和一对加强辊的四辊以上的轧机中,在非轧制时,在使作业辊的辊缝成为开放状态的状态下以对包含上侧的作业辊的上辊系统的辊间和包含下侧的作业辊的下辊系统的辊间负载载荷的方式负载弯辊力,检测在上侧的加强辊和下侧的加强辊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作业侧和驱动侧的压下支点位置处沿压下方向作用的压下方向载荷,运算作业侧的压下方向载荷与驱动侧的压下方向载荷的载荷差,识别辊间交叉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别用于轧制金属板材的轧机的辊间交叉角的交叉角识别方法、交叉角识别装置及具备该交叉角识别装置的轧机。
背景技术
作为在热轧工艺中引起通板故障的现象,例如有钢板的蛇行。钢板蛇行的原因之一在于因轧制装置的辊间微小交叉(也称为辊偏斜。)而产生的轴向力,但直接测量轴向力是很困难的。因此,以往提出了这样的做法:测量作为在辊间产生的轴向力(以下也称为“辊间轴向力”。)的合计值的反作用力而检测的轴向反作用力,或者,测量成为轴向力的产生原因的辊间交叉角,基于该轴向反作用力或者该交叉角识别辊间轴向力,对钢板的蛇行进行控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板轧制方法:测量辊体长度方向的轴向反作用力和压下方向的载荷,求出压下位置零点和轧机的变形特性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设定轧制执行时的压下位置,进行轧制控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蛇行控制方法:基于使用在轧机的内部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测量的辊间微小交叉角(辊偏斜角)计算在辊产生的轴向力,基于该轴向力根据压下方向的载荷测量值运算引起蛇行的差载荷(differential load)成分,进行压下水平控制。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这样的轧机的控制方法:检测驱动侧与操作侧的载荷差,通过基于检测到的载荷差独立操作驱动侧的压下位置和操作侧的压下位置来控制轧制材料的蛇行时,推断轧制过程中的轴向力所引起的差载荷,从而将轧制过程中的差载荷分离为轧制材料的蛇行所引起的成分和轴向力所引起的成分,基于上述的分离出的差载荷操作驱动侧的压下位置和操作侧的压下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99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4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9623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需要测量除加强辊之外的辊的轴向反作用力,因此在没有用于测量轴向反作用力的装置的情况下无法实施专利文献1的板轧制方法。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根据由涡流式等的距离传感器测量的辊的水平方向距离求出辊偏斜角。但是,由于辊体长度部分的偏芯或者圆筒度等机械加工精度,辊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此外,由轧制开始时的咬入时的冲击等导致水平方向的轴承座位置产生变动,因此准确地测量作为轴向力的产生原因的辊的水平移位是很困难的。此外,由于随着轧制次数增加而辊的粗糙度经时地变化,因此辊的摩擦系数时时刻刻产生变化。因此,无法在不识别摩擦系数的情况下仅根据辊偏斜角测量来准确地对轴向力进行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62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轧管法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芯棒组件
- 下一篇:电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