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9372.5 | 申请日: | 201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6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长山雅;我藤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1/12 | 分类号: | B62J1/12;B62J9/14;E05B8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座椅 铰链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利用铰链机构50将乘客落座的座椅9可开闭地支承于车身侧的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其中,上述铰链机构50具备:车身侧铰链部51,其安装于车身侧部件13;座椅侧铰链部52,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铰链部51旋转到规定角度θ2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车身侧铰链部51的一端;第一臂部58,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铰链部51旋转到规定角度θ1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的另一端;第二臂部60,其被上述第一臂部58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连杆部61,其连结上述第二臂部60和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和上述第一臂部58经由被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述连杆部61和被上述第一臂部58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述第二臂部60而连结,并且上述第二臂部60和上述连杆部61的连结位置64设置为能够通过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的上述规定角度θ1以上的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的旋转来相对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成:使座椅侧铰链的突出部和设置于车身侧铰链的重叠板簧的顶部(凸部)抵接而保持将座椅打开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34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将座椅打开的过程中,需要使座椅侧铰链的突出部和弯折成く状的板簧的顶部(凸部)抵接并挠曲,因此需要提高座椅、铰链相对于板簧弹性的安装刚性。另外,由于利用板簧的力保持座椅关闭的状态,因此为了保持座椅和行李箱的密封性,需要将密封橡胶加厚。另外,也不能根据用途阶段性地调节座椅的开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是实现无需提高座椅、铰链的安装刚性,就能容易地进行座椅开闭时的操作、开度调节的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是利用铰链机构50将乘客落座的座椅9可开闭地支承于车身侧的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其中,上述铰链机构50具备:车身侧铰链部51,其安装于车身侧部件13;座椅侧铰链部52,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铰链部51旋转到规定角度θ2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车身侧铰链部51的一端;第一臂部58,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铰链部51旋转到规定角度θ1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的另一端;第二臂部60,其被上述第一臂部58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连杆部61,其连结上述第二臂部60和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和上述第一臂部58经由被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述连杆部61和被上述第一臂部58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述第二臂部60而连结,并且上述第二臂部60和上述连杆部61的连结位置64设置为能够通过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的上述规定角度θ1以上的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的旋转来相对移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基础上,若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在第一方向S1上旋转到第一角度θ1,则上述第一臂部58向上述第一方向S1的旋转受到限制,上述连杆部61使上述第二臂部60向第二方向S2旋转而以上述第一角度θ1保持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若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从上述第一角度θ1进一步向上述第一方向S1旋转,则上述连杆部61相对于上述第二臂部60相对移动,将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保持在第二角度θ2处。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在上述第二臂部60中,设置有供上述连杆部61可滑动地卡合的直线状的轴孔60a,若上述座椅侧铰链部52从上述第一角度θ1进一步向上述第一方向S1旋转,则上述连杆部61沿上述轴孔60a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9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