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基甲酸乙酯的分解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3590.6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和典;高桥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C12H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甲酸 分解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将食品或饮料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有效地分解的实用性优异的方法。使酯酶与含有氨基甲酸乙酯的食品或饮料作用,将氨基甲酸乙酯分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氨基甲酸乙酯分解的方法。详细而言,涉及将食品或饮料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分解的方法。本申请要求基于2017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068426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被引用。
背景技术
氨基甲酸乙酯(以下,有时简称为“EC”)是虽然有过去被用作医药品的实例但怀疑有致癌性或诱变性的化合物,在经由食品或饮料等而被摄取时,担心对人体造成影响。特别是在绍兴酒、雪利酒或发酵食品中含有较多的EC,期望开发一种减少或除去EC的方法。迄今为止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提出了利用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3)、利用产生EC分解酶的微生物的菌体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25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第102492633B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H1-2401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Kobashi K.et al.,Chem.Pharm.Bull.38(5)1326-1328(1990)
非专利文献2:Zhao C.-J.et al.,Chem.Pharm.Bull.39(12)3303-3306(1991)
非专利文献3:B.R.Mohapatra and M.Bapuji,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1997,25,393-396
发明内容
对于利用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将EC分解的方法,存在酒精存在下的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的稳定性低、而且热稳定性也低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菌体的分解方法特别是在实用性方面不能说充分。
酒类、发酵食品可每天持续摄取,认为其EC含量在今后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将食品或饮料中的EC有效地分解的实用性优异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以确立利用酶的EC的分解方法为目标,以广泛的酶为对象实施了大规模的筛选。其结果明确了来自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的酯酶对EC显示高分解活性。另外,令人惊讶的是,该酯酶在高酒精浓度下也发挥分解活性。该事实表示作为将酒精饮料中的EC分解的方法,来自乙酸钙不动杆菌的酯酶是有用的。在此,酯酶被归类为丝氨酸蛋白酶,通常因酒精的羟基而受到活性抑制。从该技术常识出发,由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明确的酯酶的新型利用形态,即,“酒精饮料中的EC的分解使用酯酶”可以说极其独特。
另一方面,对来自乙酸钙不动杆菌的酯酶的相关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0%以上)的EC分解活性进行确认,结果相关酶也显示分解活性,可知能够将EC分解这样的特性并不是来自乙酸钙不动杆菌的酯酶所固有的特性。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判明来自乙酸钙不动杆菌的酯酶在酒精中的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高,实用性优异。另外,也明确了该酯酶的诸性质,在实用化方面也带来了有用的信息。
以下的发明基于上述成果和考察。
[1]一种将食品或饮料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分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酯酶与含有氨基甲酸乙酯的食品或饮料作用,所述酯酶由与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70%以上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江南大学,未经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3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