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插入力连接器组件及半导体部件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8418.X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3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朴俊彦;安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073;G01R31/28;H01R12/83;H01R13/639;H01R13/64;H01R12/82;H01R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连接器 组件 半导体 部件 试验装置 | ||
1.一种低插入力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由可相互脱卸地结合的第1连接器(100)和第2连接器(200)形成;
在所述第1连接器(100)的向第2连接器(200)的方向形成有截面为长方形的凹陷的插入凹槽部(101),以使第2连接器(200)的连接器插入部(211)插入,并且,在所述插入凹槽部(101)的长度方向两侧形成由上下方向贯通形成的第1连接器结合孔(123g),从而,借助于向第1连接器结合孔(123g)插入的安装螺栓(B)与测试头(A)结合,并且,在所述插入凹槽部(101)形成有向第2连接器(200)突出并由长度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还由宽幅方向分隔而形成有多个由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销(142)形成的销模块(140),并且,驱动轴(160)可旋转地形成于由所述宽幅方向分隔的销(142)之间,并向宽幅方向加压外侧销(142),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与插入凹槽部(101)的内面分隔而形成,形成销模块(140)的销(142)向突出部的宽幅方向两侧裸露而沿着长度方向排列;
在所述第2连接器(200)形成有连接器插入部(211),该连接器插入部向所述插入凹槽部(101)插入,截面为长方形,并且,在所述连接器插入部(211)形成有向第1连接器(100)开口而插入所述突出部的连接器凹陷部(210a),并且,在所述连接器凹陷部(210a)的宽幅方向两侧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销(220),从而,当所述连接器插入部(211)向插入凹槽部(101)插入,而使突出部向连接器凹陷部(210a)插入时,所述第1连接器(100)的销(142)和第2连接器(200)的销(220)由宽幅方向相对地排列;
所述插入凹槽部(101)由向宽幅方向相对而形成的主体内面(111a)和向长度方向相对而形成的侧部内面(115a)形成,并且,所述主体内面(111a)之间的宽幅方向距离和侧部内面(115a)之间的长度方向距离,越向插入凹槽部(101)的开口端部越增加;
面向形成所述连接器插入部(211)的宽幅方向的外面即插入第1面(211a)和面向长度方向的外面即插入第2面(211b),越向连接器插入部(211)的端部,插入第1面(211a)之间的距离越减少,插入第2面(211b)之间的距离越减少;
向所述第1连接器结合孔(123g)插入安装螺栓(B),安装螺栓(B)与形成于测试头(A)的结合部(A1)结合,而将第1连接器(100)安装在测试头(A);
所述安装螺栓(B)由如下结构形成:安装螺栓头部(B1);螺栓导引部(B2),其从所述安装螺栓头部(B1)形成棱面而延伸;螺栓结合部(B3),其从所述螺栓导引部(B2)形成螺栓棱部(B4)而延伸,并与测试头(A)的结合部(A1)螺纹结合;
所述安装螺栓(B)的螺栓结合部(B3)与测试头(A)螺纹结合时,螺栓棱部(B4)加压测试头(A),第1连接器(100)可在安装螺栓头部(B1)与测试头(A)之间向侧方滑动,并且,螺栓导引部(B2)位于第1连接器结合孔(123g),在螺栓导引部(B2)与第1连接器结合孔(123g)之间向侧方形成有缝隙;
所述第1连接器(100)由如下结构形成:两个外侧部件(110),其向宽幅方向相对地形成;中间部件(120),其向宽幅方向形成于所述外侧部件(110)之间;四个销模块(140),其在所述中间部件(120)的宽幅方向两侧,在中间部件(120)与外侧部件(110)之间分别形成有两个;上部部件(130),其宽幅方向两侧向所述外侧部件(110)插入而形成于中间部件(120)的上部;两个驱动轴(160),其在所述上部部件(130)的下部可旋转地分别形成于中间部件(120)与外侧部件(110)之间,端部向长度方向一侧突出;把手(170),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160)的突出的端部;
所述外侧部件(110)由如下结构形成:外侧部件主体部(111),其向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板状;外侧部件侧部(113),其形成于所述外侧部件主体部(11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并向宽幅方向向内突出;外侧部件凸起部(115),其在所述外侧部件侧部(113)的上端部向宽幅方向向内突出,并且,由宽幅方向相对的外侧部件(110)是通过外侧部件凸起部(115)的端部相接而结合,所述主体内面(111a)从外侧部件主体部(111)的上端部倾斜并向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侧部内面(115a)形成于外侧部件凸起部(115)的向长度方向相对的面,
在所述外侧部件主体部(111)形成有上部部件插入槽(111b),该上部部件插入槽在所述主体内面(111a)的下部凹陷形成并向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部件主体部(111)形成有外侧部件销部插入槽(111c),其凹陷形成并由长度方向延伸,向所述上部部件插入槽(111b)的下部分隔,用于插入销模块(140),并且,在所述外侧部件侧部(113)形成有:外侧部件凸起(113e),其向宽幅方向向内突出;外侧部件结合孔(115b),其中间隔着外侧部件凸起(113e)由上下分隔,而向宽幅方向贯通,并且,外侧部件结合孔(115b)分别形成于外侧部件凸起部(115)和外侧部件侧部(113),
并且,由上下方向在外侧部件凸起部(115)与外侧部件凸起(113e)之间的外侧部件侧部(113)形成有外侧部件轴槽(113a),其由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旋转地插入驱动轴(160);
并且,在所述外侧部件侧部(113)形成有外侧部件下部凸起(113b),其形成向下的棱面,相比外侧部件主体部(111)更向下延伸,并形成有由宽幅方向贯通的PCB结合孔(113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84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