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识别轨道车辆的脱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4156.8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2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F·罗赫;A·莫纳斯;G·佩雷斯戈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9/00 | 分类号: | B61F9/00;B61D13/00;B61K9/00;B61L15/00;B61L25/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识别 轨道 车辆 脱轨 方法 | ||
用于识别轨道车辆的脱轨的方法,具有:求取相邻的轨道车辆部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角度和/或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旋转角度推导出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并与至少一个参考值或边界值或与至少一个参考值范围或边界值范围比较,和/或,将所述多个旋转角度或所述多个参数相互比较,和/或,将基于所述多个旋转角度或所述多个参数求取的状态值与至少一个参考值或边界值或与至少一个参考值范围或边界值范围比较,其中,是否存在脱轨的检查标准根据在参考值/边界值、参考值范围和/或边界值范围和多个旋转角度相对彼此的额定关系和/或由所述多个旋转角度推导出的多个参数相对彼此的额定关系求取出是否满足所述检查标准以及是否正在脱轨或是否已经脱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轨道车辆的脱轨的方法以及一种配置为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在公共交通中,轨道车辆、例如有轨电车的脱轨一方面对于乘客和其他交通参与者是危险的并且另一方面也可能损坏车辆。脱轨可具有不同的原因,例如与交通工具相撞、轨道中的缺陷、道岔等。因而有意义的是:在车辆中实施可识别脱轨的系统。
WO 2012/140073 A1提出一种用于监控轨道车辆的行驶机构的至少一个轮子的脱轨的方法,其中,根据在轨道车辆中可用的信号的比较结果生成代表所述至少一个轮子的脱轨情形的脱轨情形信号。在第一步骤中,求取代表所述至少一个轮子的当前转速的当前转速信号。在第二步骤中,基于至少一个在轨道车辆中可用的、代表轨道车辆的当前行驶状态的信号求取代表所述至少一个轮子的当前预期转速的预期转速信号。在第三步骤中,在转速信号比较中将当前转速信号与预期转速信号比较并且在第四步骤中根据转速信号比较的结果生成脱轨情形信号。
EP 0 697 320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在轨道上行驶的车厢、尤其是具有牵引车厢的铁轨火车的车厢的脱轨的装置。在车厢上至少在设有轮子的车轴的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可确定轮子和车轴关于轨道的方位并且在该方位的偏差超过预给定的公差值时,传感器输出一信号,该信号可通过传输器件传输到中枢。
EP 1 236 633 A2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轨道车辆的轮子的脱轨状态的方法,该识别通过求取至少一个表征脱轨状态的特征值进行,该特征值与至少一个可预给定的额定值进行比较,其中,在超过特征值相对于额定值的可预给定的偏差的情况下触发提示信号和/或紧急制动。在至少一个轮子的车轴轴承的区域中,产生至少一个加速度信号;和/或,在转向架的至少两个点处连续地求取相应的纵向加速度并且感测作为纵向加速度信号;和/或,在至少一个车轴上产生旋转频率信号,其中,由至少一个在车轴轴承的区域中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和/或纵向加速度信号和/或由所述至少一个旋转频率信号求取至少一个表征脱轨状态的特征值。
DE 2 517 267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指示轨道车辆脱轨的装置,其中,在轨道车辆上布置有无线电发送器,该无线电发送器包含对基于车辆脱轨的竖直加速度进行响应的器件,该器件促使该发送器发出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可在接收器中被识别,接收器在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情况下具有操纵警报或警告装置的手段。
在脱轨识别方面要考虑不同的边界条件:
·必须识别在行驶中的不同场景
·必须考虑行驶条件(行驶速度,弹簧装置的动态效应等)
·要避免误报
·软件实施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识别脱轨的方法,该方法可靠地指示脱轨并且优选满足上面提到的标准中的一个或多个标准。
按本发明的基本思路,分析可相对彼此旋转的轨道车辆部件之间的角度并且由该角度求取出是否存在脱轨。
本发明尤其是可用于有轨电车,但不局限于此。在有轨电车的情况下,轨道车辆部件优选是有轨电车的模块。有轨电车优选是多节式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未经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4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