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带用单体以及传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0527.3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0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越智亨;三宅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G5/16 | 分类号: | F16G5/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向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带 单体 以及 | ||
一种传送带的单体,卷绕于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该单体包括:凸曲面状的摇摆边缘部,以至少部分地横跨支柱部的方式形成于正面以及背面中的一方,并且包括相邻的单体的接触线,所述接触线成为相邻的单体彼此的转动的支点,非接触部,是以与相邻的用单体不接触的方式沿着鞍形面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至少部分地在宽度方向上断开摇摆边缘部,非接触部的深度被设定为:该非接触部的传动带的内周侧的端部相比该传动带的卷绕半径变为最小时的接触线更靠内周侧,并且不到达主体部的内周侧的缘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带用单体以及具有传动带用单体的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用单体包括:主体部,具有与卷绕于无级变速器的带轮的传动带的环接触的鞍形面;以及一对支柱部,以位于鞍形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方式从该主体部延伸。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如下传动带用单体,该传动带用单体具有:主体部,沿左右延伸;一对支柱部,从该主体部的上部的左右端分别向上方延伸;摇摆边缘部,形成于前侧主面且沿左右延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单体的前侧主面以位于沿左右延伸的摇摆边缘部的下部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该单体的板厚随着朝向下端而变薄。而且,在单体的前侧主面或后侧主面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上下延伸的凹部(非接触部)。由此,在包括该单体的传动带中,使相邻的单体彼此在凹部的两侧接触,从而能够吸收错位,并且抑制偏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3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单体中,通过在前侧主面或后侧主面形成有到达该单体的下端(下缘部)的凹部,强度会降低。因此,因单体自身的强度降低、扭矩传递中的单体的变形会导致包括多个该单体的传动带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能够使传动带用单体与相邻的单体仅在位于非接触部的两侧的摇摆边缘部接触,又能够充分地确保该传动带用单体的强度,从而能够使传动带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包括:主体部,具有与卷绕于无级变速器的初级带轮以及次级带轮的传动带的环接触的鞍形面;以及一对支柱部,以位于所述鞍形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其中,所述传动带用单体具有:凸曲面状的摇摆边缘部,以至少部分地横跨所述支柱部的方式形成于正面以及背面中的一方,并且包括相邻的所述传动带用单体的接触线,所述接触线成为相邻的所述传动带用单体彼此的转动的支点,非接触部,是以与相邻的所述传动带用单体不接触的方式沿着所述鞍形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至少部分地在该宽度方向上断开所述摇摆边缘部,所述非接触部的深度被设定为:该非接触部的所述传动带的内周侧的端部相比该传动带的卷绕半径变为最小时的所述接触线更靠所述内周侧,并且不到达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侧的缘部。
在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中,摇摆边缘部通过非接触部至少部分地在宽度方向上被断开。而且,非接触部的深度被设定为,该非接触部的传动带的内周侧的端部相比该传动带的卷绕半径变为最小时的接触线更靠内周侧,并且不到达主体部的内周侧的缘部。由此,能够使传动带用单体与相邻的单体仅在位于非接触部的两侧的摇摆边缘部接触,并且能够抑制传动带用单体的薄壁化,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该传动带用单体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扭矩传递中的传动带用单体的变形。其结果,能够使包括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的传动带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包括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的传动带的无级变速器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0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带
- 下一篇:旋转致动器以及直动致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