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载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1180.4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9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载 轮胎 | ||
重载用轮胎(1)具备:周向槽(10),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周向槽(12),其形成于比周向槽(10)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多个横槽(11),其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块(16),其由周向槽(10)、周向槽(12)以及多个横槽(11)划分形成;以及多个带束层(7)。周向槽(12)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另外,周向槽(12)形成于比与构成带束层(7)的帘线和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最小的带束层的端部相对应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载用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若轮胎滚动,则在轮胎赤道线附近的区域中产生轮胎旋转方向的力(驱动力),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的区域中产生轮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制动力),因此,在两区域的边界附近产生剪切力。由于该剪切力,块在轮胎滚动时变形,磨损量在接地端变少,磨损量在蹬出端变多。即,在蹬出端产生偏磨。
为了抑制该偏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在花纹槽的一部分设置有底升高部,在和与底升高部相邻的接地部之间设置有细槽。并且,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的、从槽底到底升高部表面的高度而言,在将胎面的蹬出端侧的高度设为H1、将胎面的接地端侧的高度设为H2时,形成为H1H2。由此,蹬出端侧的耐偏磨性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3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在转弯行驶时横向力施加于块,由于该横向力,剪切力变大,块的蹬出端侧偏磨。然而,专利文献1未考虑这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小剪切力的横向力分量来提高耐偏磨性的重载用轮胎。
第1技术方案的重载用轮胎具备:第1周向槽,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第2周向槽,其形成于比第1周向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多个横槽,其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块,其由第1周向槽、第2周向槽以及多个横槽划分形成;以及多个带束层。第2周向槽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另外,第2周向槽形成于比与构成带束层的帘线和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最小的带束层的端部相对应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第2周向槽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弯曲。
另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多个横槽中的、至少一个横槽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以沿着轮胎旋转方向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重载用轮胎还具备第1胎肩槽,该第1胎肩槽在胎面踏面端开口,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第2周向槽与胎肩槽连通。
另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第1胎肩槽与多个横槽中的至少1个横槽连通。
另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重载用轮胎还具备同第2周向槽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之间连通的第2胎肩槽。第2胎肩槽从轮胎赤道线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
另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在将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踏面端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设为W、将从轮胎赤道线到第2周向槽的一个端部的距离设为L1、将从轮胎赤道线到第2周向槽的另一个端部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L1为0.25W~0.4W,L2比L1长且比0.4W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1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质轮胎
- 下一篇:具有无线指示器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