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监控机动车的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7234.8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康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拉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97 | 分类号: | G01S7/497;G01S13/86;G01S13/931;G01S17/931;G09B9/54;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王申 |
地址: | 德国拉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监控 机动车 模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监控的模拟装置,包括:雷达传感器(2)、相机传感器(3)、LiDAR光接收传感器(1)和计算机(4);其中,所述雷达传感器(2)能够通过雷达信号发射器而被控制;所述相机传感器(3)能够通过透镜而被控制;所述LiDAR光接收传感器(1)能够通过光发射器而被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监控系统的模拟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相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和LiDAR光测量系统已知在本领域中用于对机动车的监视。
在本领域中,参考德国专利DE 102014217524 A1,有一种用于测试机动车的安全增强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该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单元,该测试单元能够放置在围绕待测试机动车的区域中。此外,测试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具有至少一个数据处理装置的机动车的安全相关设备。
还参考美国专利US 2014/0036084 A1,其中披露了一种机动车辆中的透镜布置结构,这些透镜检测在该透镜的可见区域内的被检测物体的距离并且将其传输到计算机。
这些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的周围环境,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的区域中。除了自动驾驶之外,所谓的驾驶员辅助系统也决定性地依赖于这些传感器,以便能够无事故地运行。
需要大量的工作来检查所使用的传感器的质量和功能。例如,模拟人和物体的较大的三维场景,可以相应地测试传感器。这些大型结构是耗时且昂贵的。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探测与测量的缩写)光测量系统用于除了光学距离和速度测量之外的其它应用。LiDAR光测量系统发射光并且测量光在被对象反射之后返回到LiDAR光测量系统的传播时间。通过已知的光速来确定对象与LiDAR光测量系统之间的距离。根据LiDAR光测量系统的设计,可以进行从几厘米到几十万公里范围内的距离测量。
LiDAR光测量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测量范围约为1米至几百米。这些应用领域的例子包括用于光学距离测量的移动仪器和用于汽车的LiDAR光测量系统应用,即驾驶员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
为了测试LiDAR光测量系统,例如在工业质量控制中,需要一种在限定的距离处执行测量的方法。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需要测量这些限定长度的距离。质量控制还需要限定环境条件,例如沿着测量路线的温度、湿度和环境光,以及所测量的对象的限定的光学特性。为了符合环境条件,对测量部分所需的空间提出了相当大的要求。因此,用于大于10m的距离的测试部分实现起来是复杂的。
如果LiDAR光测量系统配备有像常规相机那样以光圈角度拍摄图像的若干通道,则与线性距离测量系统相比,对空间需求就会增加。对于具有360°的水平光圈、45°的垂直光圈和100m的最大测量距离的LiDAR光接收传感器,需要具有200m的直径和83m的高度的测量站。
除了在固定距离处对LiDAR光测量系统进行简单测试之外,还需要为测试系统提供移动场景。这对于在应用开发期间测试LiDAR传感器是特别必要的。例如,为了测试在自动驾驶应用中LiDAR光测量系统的行为,必须驱车行驶并且记录传感器数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仅可以测试驾驶这种场景。
发明内容
发明任务:
本发明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特别地,提供一种模拟设备,其能够在实际条件下快速且容易地控制在模拟设备中使用的所有不同传感器。
任务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解决了该问题。
描述了有优选的设计。
本发明使得可以将LiDAR光测量系统用于任何移动场景。由可调整的延迟部件生成延时光信号,以取代在测量段期间从待测对象返回到传感器的延时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拉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拉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7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