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7285.0 | 申请日: | 201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1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石关彻也;冈本佳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14;F25B5/02;F25B6/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泽洲;王丽辉 |
地址: | 日本群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气 调和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具备压缩机、空气流通路、放热器、吸热器、室外热交换器、电池温度调整装置、控制装置,
前述压缩机压缩冷媒,
前述空气流通路供向车室内供给的空气流通,
前述放热器用于使前述冷媒放热来将从前述空气流通路向前述车室内供给的空气加热,
前述吸热器用于使前述冷媒吸热来将从前述空气流通路向前述车室内供给的空气冷却,
前述室外热交换器设置于车室外,用于使前述冷媒吸热或放热,
前述电池温度调整装置使热媒介循环,用于调整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的温度,
前述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将前述车室内空气调节,前述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的特征在于,
前述电池温度调整装置具有用于使前述冷媒和前述热媒介热交换的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使从该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出来的前述冷媒返回前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具备:止回阀、第1冷媒配管、第2冷媒配管、百叶窗,
前述止回阀用于阻止从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出来而朝向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及/或前述吸热器方向的前述冷媒的流动;
前述第1冷媒配管供从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出来的前述冷媒流入,
前述第2冷媒配管供从前述吸热器出来的前述冷媒流入,
前述百叶窗用于阻止行进风向前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入,
前述第1冷媒配管和前述第2冷媒配管与前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通,
前述止回阀设置于前述第2冷媒配管,将朝向前述压缩机的前述冷媒的流动设为顺向,
从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出来的冷媒返回前述止回阀和前述压缩机之间,
前述控制装置执行第2运转模式,在前述第2运转模式中,阻止冷媒向前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入,使从前述压缩机排出的前述冷媒在前述放热器放热,将已放热的该冷媒减压后,仅在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使其吸热,
并且在执行该第2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借助前述百叶窗阻止行进风向前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装置执行第1运转模式,在前述第1运转模式中,使从前述压缩机排出的前述冷媒在前述放热器和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处放热,将已放热的该冷媒减压后,使其在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处吸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室外膨胀阀、阀装置、第1冷媒配管、第1电磁阀、旁路回路、第2电磁阀、分岔回路、辅助膨胀阀、另一止回阀,
前述室外膨胀阀用于将从前述放热器出来而流入前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前述冷媒减压,
前述阀装置用于控制冷媒向前述吸热器的流入,
前述第1冷媒配管用于不使从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出来的前述冷媒流向前述阀装置而被前述压缩机吸入,
前述第1电磁阀设置于该第1冷媒配管,
前述旁路回路用于使从前述放热器出来的前述冷媒从前述室外膨胀阀的冷媒上游侧分流而流向前述阀装置的冷媒上游侧,
前述第2电磁阀设置于该旁路回路,
前述分岔回路用于使从前述旁路回路出来的前述冷媒流向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
前述辅助膨胀阀设置于该分岔回路,用于将流入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的前述冷媒减压,
前述另一止回阀用于阻止从前述旁路回路出来而朝向前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前述冷媒的流动,前述控制装置打开前述室外膨胀阀,将前述第1电磁阀、前述第2电磁阀、前述阀装置关闭,借助前述辅助膨胀阀将流入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的冷媒减压,控制前述电池温度调整装置,由此执行第1运转模式,或打开前述第2电磁阀,将前述室外膨胀阀、前述第1电磁阀、前述阀装置关闭,借助前述辅助膨胀阀将流入前述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的冷媒减压,控制前述电池温度调整装置,由此执行第2运转模式,或切换前述第1运转模式及前述第2运转模式来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有限公司,未经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72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水处理中受控的同时硝化和反硝化
- 下一篇:保护膜层叠体及功能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