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7285.0 | 申请日: | 201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1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石关彻也;冈本佳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14;F25B5/02;F25B6/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泽洲;王丽辉 |
地址: | 日本群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气 调和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借助电池的热在车室内运行暖风且也能够防止由于循环冷媒的减少引起的暖风性能的下降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具备用于使热媒介循环来调整搭载于车辆的电池(55)的温度的电池温度调整装置(61)。电池温度调整装置(61)具有用于使冷媒和热媒介热交换的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64),使从该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64)出来的冷媒返回压缩机(2)的吸入侧,并且具备止回阀(30),前述止回阀(30)阻止从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64)出来而朝向室外热交换器(7)及吸热器(9)方向的冷媒的流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车辆的车室内空气调节的热泵方式的空气调和装置,特别涉及适合具备电池的混动汽车、电动汽车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显现,借助从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行进用马达的混动汽车、电动汽车实现普及。并且,作为能够应用于这样的车辆的空气调和装置,开发出如下装置:具备将冷媒压缩来排出的压缩机、设置于车室内侧而使冷媒放热的放热器、设置于车室内侧而使冷媒吸热的吸热器、设置于车室外侧来供外气通风并且连接有使冷媒吸热或放热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回路,切换暖风模式(暖风运转)和冷风模式(冷风运转)等来执行,在暖风模式(暖风运转)中,使被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在放热器处放热,使在该放热器处放热的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处吸热,在冷风模式(冷风运转)中,使被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处放热,在吸热器处吸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由于充电中或放电中的自身发热而呈高温。若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充放电,则劣化会发展,不就会发生工作不良而有损坏的危险性。因此,开发出通过使被在冷媒回路循环的冷媒冷却的空气(热媒介)向电池循环而能够调整二次电池(电池)的温度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3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0201号公报。
这里,表示了前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结构中在车室内运行暖风的同时将电池(二次电池)加热的模式,但不存在在车室内运行暖风的同时将电池冷却的模式。另一方面,即使在车室内欲运行暖风的环境(例如低外气温环境)下电池也由于充放电而发热,所以,若能够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不使冷媒吸热,借助冷媒吸取电池的热而借助放热器使其放热由此在车室内运行暖风,则能够抑制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而延长暖风运转时间。
然而,使冷媒蒸发而仅从电池吸热而欲使该该冷媒向压缩机的吸入侧返回的情况下,在外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冷媒不流动的吸热器、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比电池侧的温度低,所以发生从电池吸热的冷媒向吸热器、室外热交换器倒流的现象。并且,该逆流的冷媒积存于吸热器、室外热交换器内,所以循环冷媒减少,有无法发挥充分的暖风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的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借助电池的热在车室内运行暖风、且也能够防止由于循环冷媒的减少引起的暖风性能的下降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具备压缩机、空气流通路、放热器、吸热器、室外热交换器、电池温度调整装置、控制装置,前述压缩机压缩冷媒,前述空气流通路供向车室内供给的空气流通,前述放热器用于使冷媒放热来将从空气流通路向车室内供给的空气加热,前述吸热器用于使冷媒吸热来将从空气流通路向车室内供给的空气冷却,前述室外热交换器设置于车室外,用于使冷媒吸热或放热,前述电池温度调整装置使热媒介循环,用于调整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的温度,前述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将车室内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前述电池温度调整装置具有用于使冷媒和热媒介热交换的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使从该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出来的冷媒返回压缩机的吸入侧,并且具备止回阀,前述止回阀用于阻止从冷媒-热媒介热交换器出来而朝向室外热交换器及/或吸热器方向的冷媒的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有限公司,未经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7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水处理中受控的同时硝化和反硝化
- 下一篇:保护膜层叠体及功能膜